分类: 小白写食 |
写下标题都觉得不好意思,什么啊,还钟爱呢,连具体名字都说不上来。是,真的,说不上来。一来是看不懂老挝语标的餐厅名字,二来是真的没顾上问餐厅的英文名字。但是在琅勃拉邦鳞次栉比的西餐厅中,惟独这一家,我接连去了两次。第一次就准备随便吃吃,进去喝杯水坐坐,连相机都没带,溜达着就去了,结果后悔之极。酝酿了几十个小时,终于再次踏进了这家餐厅。
这里插播一句。我回来后一直处于繁忙状态,工作自不必说了,多如牛毛,还是好多头牛的,蹊跷的私事更始层出不穷,弄得我天天晕气。尽管我每天都在整理照片,但是实在还是弄不过来,今天特别挑选出这一家餐厅,想先抛块砖,再引点儿玉。
最详细的信息我也只能知道这家餐厅位于拥有皇宫博物馆和闻名夜市的Thanon
Sisavangvong街道上,外观非常不起眼。但是逃不过有着丰富经验和一双慧眼的丰收同学,他将这个地方从破旧的外表中剥离出来,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心旷神怡。
我的好感首先来自对内部装饰的认同。餐厅内使用的全部是殖民地风格的古旧家具,每张桌子都不相同。而墙壁上标注着是“2003”年绘制的普西山则让我久久凝望,有一瞬间,将其据为己有的念头一度占了上风。就是这幅画吸引着我,再次踏进了门。
也许类似的装饰花点心思在后海也能找到,只是那种弥漫在空中的幽雅是无法替代的。这句话不太象我写的,不知道怎么就打出来了。
餐厅经营的是法式西餐,点菜时让我们颇费脑筋,大部分的内容都用法文书写,我只能凭着简单的英文翻译来弄明白原料,凭着想象点菜是一种挑战。服务生相当有风度,彬彬有理,殷勤有度。丰收同学最为推崇一种鲜榨橙汁,他颇为老道地说,一定不是普通的橘子,是那种特别挑选出来的小橘子榨成的。我们都用崇拜的目光望着他,虽然名字叫丰收,可是他好生洋范儿啊。
第二次去是我们即将离开老挝的下午,坐在餐厅里,回想了几天来的行程,顿感时间的流逝。餐厅里播放的是我最喜爱的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不觉增加了我对这个城市的留恋。
琅勃拉邦有很多风格类似的餐厅,但是这一家让我印象深刻,我的脑子里总是想着那一幅普西山的图画。过些日子,等我慢慢遗忘了旅行中的种种细节,一定还会记得这幅画。
+1
17:20
白博客今日MSN头像放送!!
嘿嘿嘿嘿~~看出来这个是谁了么?
前一篇:甲贰拾一号招待所见闻
后一篇:越南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