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慢二看
一慢二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172
  • 关注人气:43,3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雨天的阅读游戏

(2014-12-31 08:25:01)
标签:

杂谈

你头一次带我上船时,我多大年纪?

    五岁,那天我吧一条活蹦乱跳的鱼拖上船,它差一点把船撞得粉碎,你也差一点送命。还记得吗?

    ……我每一件事都记得。

                                        ---海明威《老人与海》

 

    下雨天,你会和孩子聊什么?爸爸晚归,你会和孩子怎么说?

    童年,我们和孩子聊些什么,他们会记得?

 下雨天的阅读游戏

“提问回答”的游戏

    最近喜欢多角色绘本,要是这些角色各自重复地说着、干着相同的或者不同的事,那就更好不过,幼儿们就是在反复中构建一些我们能看见,或者看不见的能力,比如猜测,比如预测,比如等待,比如迫不及待地翻页……

 

    可是这样一本一问一答的绘本该怎么读?

    “提问回答”的游戏正好借着文图展开。循着孩子的阅读顺序,他们先看到画面会发出第一次疑问或者疑惑(雨?这些线条是雨么?),看到文字或者听到大人的朗读后就形成真正的问题,也就设定了“提问回答”的游戏方向。只是,书中的答案却毫无道理而言,稀奇古怪---那是作者假托书中隐藏的阅读者(封底上依偎在妈妈旁的小男孩)给我们的一个示范而已,我们明了这一层,就一定要包含和赞赏孩子的各种答案。

 下雨天的阅读游戏

图画,引导孩子观察力:发现细节,孩子的乐趣

相似图画的重复又该如何读?

图画的重复往往形成一个阅读的节奏,在这个节奏的空挡,我们给予适宜的语言和图画,正是引发幼儿观察和思考的大好时机。要是这个“鼓点”能用特定的画面呈现出来,再好不过了。本书中的“雨线”,不仅完美地起着这样的作用,而且又能起着叙述故事的功能。在书中的语言之外,在孩子的经验之外,我们可在描述“雨线”稍作调整,“这样下雨的天”(还有风)--这三个额外的话语,不仅仅可以让孩子的眼睛去观察到线条的形状和方向的变化,而且可以调动他的经验,回忆或想象刮风下雨的场景!这样一个小小的铺垫,当我们翻页后,豹子在风雨中骋伞的狼狈会变成会心或会意……接下来是雨点儿更加密集--怎么看出来的?不是更加连续了,更粗了呢?

 下雨天的阅读游戏

这样往下读,我们该怎样去说“下一个雨幕”呢?我无法写出不同孩子的描述---前提是在前面不同的“雨幕”中,我们给了孩子充分的表达,最起码我们做了一些示范,那么孩子怎么说都是合适的。比如“-天上下起了狮子毛毛雨!”



再翻页,出现了更为疯狂的雨幕。而前面的文图预测中,结论都指向了动物---这样的体验会让孩子开动脑筋思考:能让这个雨幕疯狂的动物,肯定要比前一个蝴蝶要彪悍一些吧?或许,霸王龙也在孩子们的思考中呢……这样的游戏至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思路,这是许多可预测绘本的常见情形。可本书作者没有让我们轻易得手,接下来仍然密集的雨幕中埋伏着新的转机---幼儿当然能发现,就像我的孩子抢着说:“风停了!雨大了!”说实话,我真得还没有这样的反应。雨幕让下一个出场的老虎只能趴在洞口向外张望……雨继续下,一个重要的角色被提起:爸爸在干什么呢?我们还没来得及给爸爸幻想出一个独特的行为,电闪雷鸣,最大的雨来了,爸爸可怎么办啊?

 

声音,引发想象力:无中生有,孩子的专长

    声音的停顿是最好的提问,我们在亲子共读时候要善用这个武器,等待着孩子的答案。当然,在停顿中,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自我挑战,运用猜测的阅读策略说一说,爸爸会在雨中干什么呢?前面的“提问回答”游戏都是在训练,孩子大胆地猜测、肆意的想象,是否与作者的设定相吻合又何足挂齿呢?

 

    不过,我还是惊叹于书中的精巧构思:居然让第一次出镜的爸爸与之前出现的动物们和谐共处在云雨之上的雨伞船上!不仅如此,其中也有着不可思议的情形:敢情豹子穿的连体衣还可以脱下来当成旗帜,还是雨伞船的风帆?龙也不再是玩耍的水龙了,摇身一变成了火龙,吐出的火球能否变成晴天的日出?西装革履的爸爸手上为何高高举起一个礼物盒?

 

故事的最后依旧是密集的雨幕,就这样结束了?孩子和我合上书,正你看我我看你的时候,发现封底的画面似乎和书中所有场景毫无关系。是不是,等待爸爸回家的母子俩正在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我们刚刚看完的这个故事?定睛看去,孩子的手中抱住的书好像正是本书!

 

没有想象,也就没有希望。想象力随着人的成长而衰退,曾经有妈妈来问我:“我是学理科的根本就跟不上我四岁孩子的想象,也无法搞懂他的想象。”如果我们改不了现状,那就多跟擅长无中生有的孩子学习,跟着孩子进入他的幻想世界,比如随着书中的节奏,先学着来一次雨中幻想,再变换一下天气,大雪天,老虎会怎样?雾霾中,霸王龙又如何?但凡有这样一个“不得不”的亲子共处时间,就跟着孩子来一个不一样的想象之旅,放空成人的固有想法,听一听孩子的答非所问,那就是他们奇特的想象。

 下雨天的阅读游戏

文x图x声音的合奏提高阅读力

    这本书中线条描绘的雨丝变化多端,眼尖的孩子会发现各个角色的黑铅线条中有着寥寥几笔彩色……这样的阅读经验的累积,有助于孩子们读图能力,从线条的变化中感受风雨的不同;更有助于孩子们的创意能力,雨中欢快的动物们那一抹色彩,原来是他们的本色。

    下雨天的阅读游戏

    孩子在共读时候的强力参与,会更容易感知文、图和声音的变化,仿佛可以“令”故事发生一样,特别是像本书中,图画显然处于优势地位,视觉给孩子带来更直接、更强烈、更迅速的审美效果,我们最好变成亲子共读中的配角。

 

连同“提问回答”的游戏,孩子就可以参与到故事之中,欣赏图画,猜测,问答,还有自我表述……有时,碰到我们咋一看搞不懂的绘本,不妨直接跟孩子共读:孩子才不是以搞懂没搞懂来阅读的,他们是感性动物,嘻嘻哈哈中总会直达文图之本。有了他们的共读,我们凝固的大脑会被反复敲击,返老还童。

 

    想象能力伴生而来的是表达能力,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这样能力。而且,会通过这样有意思、有自然设问的文图的绘本来帮助孩子形成这样的阅读能力。还有就是观察力,因为有了前面的游戏体验,孩子再接下来的共读过程中,会全然投入到观察、猜测和表达的“提问和回答”的游戏之中,阅读能力也随之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