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向往的书香校园--深圳南山后海小学

标签:
亲子阅读论坛深圳读书月后海小学袁晓峰葫芦爸育儿 |
分类: 亲子悦读【喜和乐】 |
有这样一所阅读学校--深圳南山后海小学印象
久闻后海小学和袁晓峰校长在儿童阅读领域的盛名,这次接着深圳第一届亲子阅读论坛的机会现场看了后,很震撼,很感慨,这样才是书香校园啊,这样的班级和这样的孩子才会在阅读中体味人文和审美教育,而不仅仅是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还有试卷上的分数。
印象一:开放的课堂,自由的心灵
我们信步走入一间教室,老师正在总结阅读情景剧,孩子们踊跃发言,对刚才的表演发表观感。孩子们认真地、热情地参与着,甚至“一时兴起”,又重新演绎起刚才的读书情景剧,孩子们自己制作的道具,孩子们自己改变的剧本,孩子们有模有样地表演,台下的同学也没有闲着,有的对照剧本评点着,有的自己念念有词,恨不得冲上台区,剧情“起风时”前排的孩子把课桌上的书“呼啦啦”扔将出去,营造风起的气势。
我们把情景剧看完后,就转入另外一个教室,正在进行课文复习课,采取的是知识问答的形式,课文(古诗)讲完后,每个知识点都设计成了问题,依次出现而孩子们也手持不同颜色的纸板,按照自己的答案起起落落,答对的拍桌子叫好,答错的也不是消极叹气。
这样的场景在其他的班级也有类似的,但是形式又有不同的体现。
印象二:书香的环境,温柔地坚持
校园里的阅读味道不仅可以从一些设施、装备中可以体现出来,比如书香长廊、比如书香墙壁、比如书香台阶、比如书香空中,比如书香教师门……无处不书香,更让我觉得重要的是,在硬性的环境中一些温柔的坚持,比如袁晓峰校长的办学理念,比如每周一节语文阅读课的课程安排,比如每个班级阅读门牌的外在体现所蕴含的班级荣誉,比如家长参与的良性循环,这些就需要“温柔的坚持”了。后海小学的阅读书香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七年的坚持和沉淀。
印象三:全员的参与,阅读中的公平
我特别注意到了放学时孩子被接走时的场景,我不是以貌取人者,但也可从交通工具中看出后海小学不是如有些全国名校那样的“权贵子弟”云集,不似我在北京的某些小学放学时各种汽车把道路都堵了那些壮观,而是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车、手推车、小轿车都有。有点儿找不到主题了,我的意思是,后海小学营造书香家校园,进而会影响到书香家庭,孩子们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会反过来影响不同的家庭中的家长,增加阅读量、阅读时间。
在阅读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不公平。可以买回家读,可以在学校里读,可以在书城里读,可以在图书馆里读,而前提是,有了阅读的习惯,才会有公平的可能。
印象四:领头羊袁晓峰
论坛期间,星星老师问大家像绘本中的哪个人物?袁晓峰老师说“花婆婆”。是的,袁晓峰老师就是一个播撒阅读种子的花婆婆,而且是个高高大大,美丽热情的花婆婆,不过可比花婆婆年轻多了。袁老师在给我的她的新书《为爱出发--亲子阅读开不走》的题词是“向故事爸爸致敬”,我看我们都应该向这样的一位校长致敬,没有这样的领头羊,那里有这样的书香校园。
我们都在聊,这样的学校为什么很少,难以复制,实际上应该问的是为什么像袁晓峰老师这样的校长这么少?
我们还在聊,袁老师温柔的坚持了7年,怎样让袁老师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袁老师已经在身体力行,经常到各处“鼓吹”她的儿童阅读实践,希望听到的人们,特别是局长们校长们能够有所行。
摘录袁老师9月在成都金沙讲坛的演讲可以看出袁老师在儿童阅读上的“浓情蜜意”:
袁晓峰,深圳后海小学校长,全国知名语文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被《中国教育报》评为中国2006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聘专家,广东省课程改革指导小组专家,深圳市优秀校长。
采访手记
(2010年9月11日 成都)
袁晓峰的语言有一种魔力,这天的讲座,观众是跟着她大声朗读这句话结束的:“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黄金和一柜柜的珠宝,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然后,长时间的掌声。
听她的讲座,人们久违的天真烂漫又回来了。9月金沙讲坛开启儿童读书月,这天来了众多家长和孩子。袁晓峰是个充满快乐的人,她把孩子们喜欢的图画书变成PPT,用她的童心,用美丽、活泼的语言,传播着阅读的快乐。这种快乐在台上台下互动着、感染着现场所有的人。
比如,她一开场就是互动——“首先我要问一个问题,大家告诉我,昨天家长跟孩子一块儿读书了的请举手。”“哦,不是太多,不过我也挺高兴,我看到还有爷爷奶奶举手。”“那么,亲子阅读有什么好处呢,大家能不能回答一下?”几句话,她点燃了观众的热情。一个妈妈抢到话筒:“我觉得第一个好处就是和父母增加很深厚的感情,第二是让孩子从小对书有喜爱的感觉,第三是从小养成非常好的习惯。”“说得太好了,还有吗?”第二个妈妈说:“还可以让孩子尽早识字,为他读小学打下基础,我的孩子就是从6个月左右开始翻书的。”
袁晓峰:“是识字吗?”
妈妈二:“识字大概是在1岁左右,然后我们一大家人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每天有30分钟,全家人无论春夏秋冬都在一起读30分钟的书。”
袁晓峰:“你们家是书香家庭,非常了不起,这个仪式一定要传承下去。我的老家也在成都,知道成都是一个书香城市。让所有的孩子阅读起来,让成都成为一个美丽的书香城市。”
我得承认,这是一个精彩的开场白。下面让我们听她讲讲阅读的故事。
实录
通过阅读让孩子有梦,追梦
提高学习能力,唯有阅读
我看到第一排有个爸爸,穿着的T恤写的是“有爱说出来”。我们对孩子的爱也要表达出来,但是如何爱,如何让你的爱表达出来,让你的爱是智慧的爱。这可能是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读读《花婆婆》。
这种图画书也叫绘本,讲的是一个小姑娘叫艾莉丝,在海边的房子住下来,爷爷经常抱着她,给她讲故事,讲爷爷在很远的地方旅行的故事。艾莉丝跟爷爷说,我长大了也跟你一样去很远的地方旅行,老了也要在海边住下来。爷爷说很好,但不要忘了,你还要做人生的第三件事。什么事呢?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她答应了爷爷。
艾莉丝长大了,有了工作,然后攒了钱到世界去旅行,然后有一次把背摔伤了。她退休了,就到了海边一所房子里住下来。两件事完成了。她就想,是什么事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
后来她的背伤发作了,躺在床上看到窗外的鲁冰花开了,蓝色粉色的花,那么好看。伤好了,她出去散步,在一个地方看到一片美丽的鲁冰花。她想一定是风和鸟儿,把我花园里的种子带到这里来的。她知道第三件事该做什么了。现在哪个小朋友告诉我,她第三件事是做什么?
互动
小朋友一:她要把鲁冰花的种子种到其他地方去。
袁晓峰:孩子太厉害了,鼓掌。她邮购了很多很多鲁冰花的种子,在她居住的小镇,凡是她经过的地方,撒呀撒呀,果真长出美丽的鲁冰花,最后人们在花丛中享受到了世界的美丽。大家都叫她“花婆婆”。
让世界变得更美丽,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崇高。她到世界去旅行,老了在海边的房子里住下,不会买不起房子,说明生活的富足和安宁,这时候她的追求是让世界变得更美丽,因为她内心会更加快乐。花婆婆的美丽人生,其实是爷爷在她童年时候播下了种子。童年播下美好的种子,往往决定了孩子一生的追求。
作为父母,我们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什么种子呢?播下热爱阅读的种子。书里有各种营养,孩子在阅读的同时,就在心灵里播下了很多美丽的种子,他的人生就会更加美丽。你们发现没有,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爱书的家庭。
有人说,在影像时代,阅读还重要吗?美国的《朗读手册》讲:“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就越多,你就越聪明,你在校学习的时间就越长,获得的文凭就越多,你受雇工作的时间就越长,一辈子赚的钱就越多。”这在美国是个定律,阅读仍然是今天美国教育的核心。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阅读量那么低呢?因为应试教育,孩子们没时间和兴趣阅读了。但你不会阅读,应用题都读不懂,数学怎么能够好?所以要提高学习能力,唯有阅读阅读再阅读。
父母不要“祸害”孩子
有一次到贵州跟孩子一起读书,那是在大山里面,农村的长条凳子,三四个孩子挤在凳子上。我讲《妈妈的红沙发》,书里的孩子自己劳动挣点零钱,因为家里很穷,妈妈每天上班特别累,她想攒钱买个红沙发,让妈妈下班坐坐。我问孩子,你攒了钱想买什么?很多孩子说,我想买沙发。有一个小姑娘很特别,她说我想要翅膀。我说你要翅膀干什么?我想飞出大山。
我当时特别激动,那个小女孩叫小仙。我说书就是你的翅膀。因为当时带了很多书去捐赠。我告诉她,捐给学校的书你一定要看,看了讲给同学听,晚上借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这样你会读很多书,书读多了翅膀就硬了,你一定会实现梦想。
我今天希望在座的父母陪孩子一起做梦,这样不仅孩子的人生更加光彩,你后半生也更有滋味。如果没有梦,哪怕每天吃饱穿暖,你不会有很多的快乐。有梦追梦就是一个浪漫的过程,追到了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如果没有追到,那个过程也是很难忘的,让你的生命不遗憾。有一本《神奇的黑板熊》,是特别能让孩子做梦的书。为什么叫黑板熊呢?小姑娘你来说说。
互动
小姑娘:就是黑板上画的熊。
袁晓峰:说得很好。这是一个晚上,月亮很大。小熊从黑板上跳下来了,它要来帮助安安。小熊画了很多飞船的零件,拿到窗户外面去组装,然后他们要飞了。安安问爸爸,月亮上好像很好玩呢,我们可以去那里吗?我来问问这位爸爸好不好?如果你的儿子说,爸爸我很想去月亮上玩呢,你怎么回答他?
爸爸:娃娃要到月亮上去耍,我帮他搭梯子嘛。
袁晓峰:太棒了,你几乎跟阿姆斯特朗的妈妈一样。一次下大雨,顽皮的儿子跑到后院蹦蹦跳跳疯玩起来。妈妈问:“你在干嘛?”“我要跳到月亮上去。”“那你别忘了回家吃晚饭啊。”阿姆斯特朗从太空舱出来,就对记者说,我想回家吃晚饭了。这就是智慧的妈妈,没有扼杀儿子的梦想。
其实大人完全可以用童话的方式应对孩子的奇思妙想。有一本书叫《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这小孩叫南美英,韩国人。她从小喜欢看故事书,妈妈说,光读故事书长大了你干什么,喝西北风呀?有一个小精灵说你可以许一个愿,我帮你实现一个愿望。她说愿望就是长大了我不需要挖土啊织布啊,光读书就行了。
后来她长大了,成了一个作家和儿童教育家。所以从小培养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孩子的阅读量越大,想象力越丰富,千万不要扼杀孩子可贵的童心、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要说你这不行,那不行。父母不要把孩子的一切都决定了,那叫做被安排,被人生,孩子是不快乐的。最近电视在讲有个小组织叫做“父母皆祸害”,咱们不要当祸害,一定要让孩子有梦,去追自己的梦。
引领孩子进入书的世界
我发现,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阅读的,所以要父母来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那么家里怎么做呢?让孩子尽早和书接触,让家里面满眼是书,随手可得。比如有一本书叫做《我讨厌书》,家里堆满了书,可是她讨厌书,有一天爸爸妈妈上班去了,她和小猫在家,小猫是她的心爱,小猫爬到厚厚一摞书上面,哗哗地书全倒了,那么多童话书全部摔在地上。大家放开想,后面发生了什么?
互动
小朋友一:童话书非常精彩。
小朋友二:书里的内容都跑出来了,就是那些图画或者熊。
袁晓峰:爱读书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你读过多少书?
小朋友二:数不清。
袁晓峰:我们为这个爱读书的小书童鼓掌。书里面的兔子、大野狼、大象全跑出来了,家里全是动物,有的跳舞,有的啃窗帘。你们别闹了,快回到书里去。她抱起兔子放进一本书。兔子说错了,我不是这本书里面的。怎么办呢,家里闹成这样了,她只好找书,读到了其中一本书,兔子就钻进去了。她开始坐下来读书,没有多会工夫,小动物都回到书里去了。
这时候奇迹发生了,小女孩爱读书了。因为原来没有读过,哇,原来书这么有意思呀。她坐在那里痴迷地读着,读到爸爸妈妈下班。爸爸妈妈也愣住了。其实父母想不到,不知道哪一个机缘,孩子就和书建立感情了。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孩子要尽早阅读,父母得是爱书之人。如果家长一有空就坐麻将桌,家长不读书,如何影响孩子呢?
另外,要做的是让家里尽量多放些书,放那些画面生动、故事有趣的图画书,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客厅里,沙发旁边放些书,餐厅里也放点书,孩子房间放个小书架,还可以放一些书篮,让你希望孩子读的书露出脸来。你不要想,我放了这么多书,他一定要把每一本书读完。你让他自己去选,就像介绍对象一样,他喜欢的就会产生感情来。
还要注意阅读环境,比如放书架的地方,有个很舒服的椅子、小垫子,要让孩子感觉,我们到这里就是要读书了。还要创建一个他私人的小图书馆,每个孩子家里都有很多书,孩子可以把家里的书录贴出来互相借阅。这样一个班,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很大的书斋联盟,孩子们可以读到更多的书。
神奇的大声朗读
剩下的,就是我们和孩子一起读书,一定要和孩子大声朗读。你不要小看了,大声朗读是很神奇的,它有利于开发右脑,因为朗读是在欣赏自己的声音,能让孩子领悟语感和美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大声朗读能够刺激孩子的思考力、理解力,加强记忆,增强阅读兴趣。
《西雅图酋长的宣言》特别适合朗读,同时又是讲环保的。西雅图酋长是美国印第安人的一个酋长,经过了一场战争,最后白人要买下他们住了几千年的土地。那是在150年前的一天,西雅图酋长手指大地天空,以母语质问那些白人:“你们怎么能够买卖大地?你们怎么能够拥有雨和风?大地的一切都神圣不可侵犯。我们热爱土地,如同婴儿爱母亲的心跳。这里的每一根松针,每一片沙滩海岸,树林深处的雾气,这一切在我们族人的记忆里,都圣洁无比。”如果孩子能够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有钱也买不到,那么孩子就能够理解这位西雅图酋长的话。
由于战争,酋长和他的族人必须离开他们的土地,但他们可以提出一个要求。酋长又说出一段令人震撼的话:“好吧!我们会离开,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如果我们把土地卖给你们,请像我们一样好好照顾它们,用心珍藏这土地的记忆,让它永不褪色。为你们的子子孙孙保护这土地、空气和河流,请像我们一样对待这块土地上的动物,待它们如同亲兄弟一般。”
这样流畅优美,充满哲理的文字,不声情并茂地朗诵,是对不起这种文字的。面对大自然和生命万物,西雅图酋长充满感情的话语也让我们大人内心震撼。其实这本书图画视觉感受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印第安人有羽毛的服饰,色彩鲜艳的装束,原住民的生活习惯,森林里行走的鸟兽,还可以给孩子讲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历史,这些精美的图画像抒情的音乐,大声朗读又像激昂的诗歌,可以激发孩子对大自然造物的惊叹与关注,让生态环保意识深入孩子的心灵。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图画书都是给小孩子看的,其实这本书更让我们大人震撼。我们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出终身的读者──毕业后终其一生继续阅读,自我学习,但事实是我们大量时间被琐事占据,现在大人们几乎不再读书了,面对孩子我们应该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