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幼儿美术教育创意创艺创造性思维葫芦爸爸育儿 |
分类: 幼儿教育【知与行】 |
一节美术试听课,四个家长小疑问
最近想多了解幼儿艺术教育的事,因为葫芦在幼儿园里参加了绘画兴趣班,很担心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会对小朋友的创造性思维有负面的影响。就多出了解学习,并积极参与一些机构的试听。巧的是,除了周边的一些幼儿美术机构外,也有机会加了某连锁品牌的试听课。更难得是是,参与了新浪亲子组织的主题讨论,真是受益匪浅。
本长文分三部分,包括知名创意美术课的试听课实录与感受、幼儿美术教育机构的简单比较和新浪亲子主题讨论感想。
试听实录
记得很繁琐,已经尽量减少了。两个孩子的不同表现也详细还原。方可看出课程的优缺点。
师生三人组
一个非常非常年轻的lily姐姐是今天葫芦和另外一个小盆友的老师。据说刚从幼师毕业。课程开始了,葫芦很容易参与进去,和老师互动起来。另外那个站在墙角,嘴里不知道嘟囔着啥。
玩具小汽车导入
lily拿出小汽车给葫芦,也给西西桌上放了一个。那孩子依然站在墙角主动自我罚站,坐下的条件是要把车全给他,要十辆车。
老师问是什么车有什么用途,各个车都有哪些色彩,葫芦大概也能说出来。Lily和葫芦的一次分歧是看车里有没有司机,葫芦说有,lily说没有,“哦,葫芦能看见,我看不见啊”。接着是用车在桌子上开动起来,葫芦已经完全投入进入。然后又在地上开车,葫芦很随意地就跪在地上玩了起来。那个西西自己打开房门出去了,他妈妈只好追出去。
小游戏热身
葫芦开始选择单腿跪地开车的姿势有些慢,站起来开车还行。lily喊红灯,葫芦的反应很还不错,立马刹车。接着把车开上了墙,lily问葫芦要开往哪里啊,lily自己要开到动物园,葫芦想了下说要开到金源。lily在墙上纷繁的色彩中,说看到了某动物,问葫芦看到了啥,葫芦显然还不是那么野兽派,说看到了星星和月亮,确实,他的目光所及有个月亮和几个星星。
西西,已经在桌子底下钻了几个来回了。老师每次动作转换中都去招呼他来参加,看他不参与也就不强求。西西又往桌上爬,lily还没来的及过来制止,西西的母亲一个箭步就上去了。
老师又要和葫芦比赛推车,看谁把自己的车子推的远。那边厢,西西已经把着工具箱玩了一会了,连下一步的一个神秘道具—轮胎也差点让他给搬了出来。
共做轮胎版画
老师和葫芦把“累了”的小车放回停车场后,把轮胎给取了出来。西西好像有了兴趣,2个小孩终于和lily在一个战线上了。老师问轮胎的花纹,介绍花纹的作用是保护轮胎的,问起轮胎花纹像什么,葫芦的回答让我惊叹不已,“像电梯”,老师显然不知道葫芦说的电梯是啥,照例“夸赞”,而我知道葫芦认为轮胎上的粗的一节一节的轮胎纹像的是扶手电梯的那个台阶!
形状,葫芦说像太阳,lily引导着说像晚上的月亮,呵呵,如果是新月、弯月,那还像么?再问,葫芦说像游泳圈,这个也是个不错的说法。
俩小人和老师一起把轮胎抬上了桌子,西西的兴趣更加高涨。也顺从地到桌边坐下。老师每人发了个圆盘子,让两人把自己选的颜料挤出来,然后一起在轮胎上涂抹起颜色来了涂抹。抹完后,lily取出大白纸铺在地上,看她语言的意思,非得要小朋友们说出是白纸是大马路才好。
三人合力彩色的轮胎在白纸马路上来回滚2次,留下了彩色的“刹车印”;又让轮胎倒下,在孩子们的遗憾中留下了几个彩色的圆环;第三次让轮胎跑偏留下了弧线,说是像彩虹麽?
最后,拿出画棒,引导孩子们在高速公路旁添加些树木啥的。西西还停留在画线条的阶段,葫芦画了一棵扭曲的松树,画了一条长长的过街天桥,画了一个小人儿,还在马路边画了一个高楼。
课程就到此结束,时间不到30分钟。中间没有休息。Lily正想跟我们总结呢,“课程顾问”们就走了进来,把我们俩家长分而治之,介绍课程、价格等政策了。
感想和问题
这类机构的儿童美术教育价值强于一般性的纯绘画幼教机构,融合了很多理念啊意义啥的我看都不用多讲,葫芦自己说,“我喜欢这里,很好玩。”试想,面对这样有趣的玩意哪有孩子会拒绝呢?何况这些项目是孩子心里的“搞怪”工作。
那对于类似机构,我们家长如何判断呢?
整体口碑怎么样?
现在我们都学会了从网上搜集信息,不过网上信息多,一要广泛,不要只开搜索结果的前几页,尽量多看;二要深度了解,去专门的论坛,比如新浪亲子论坛里的早教板块等等。
更直接的是到机构去,直接询问正在上的家长的介绍。
韩国课程介意否?
这套课程是从韩国引进的,从课程中所谓的“传统课程”是制作泡菜和韩服,也可以看出来。我很奇怪,已经扎根中国并且在中国的发展迅速难道还不能有替代课程么?
最近我发现,韩国的幼教教材被大规模地引进中国,让泱泱大国汗颜不已。我家在用的阶梯数学和创意贴纸,以及看中的准备启用的“左右脑”训练用书,都是韩国的教材。我喜欢他们的课程设计,循序渐进,通过动手训练思维。
课程真的有创意?
网上很多家长认同他家的教学方法,特别欣赏那些“创意教学游戏”,那些在家里是根本完成不了的;认为他家的主要特点是孩子们可以轻松愉快地通过游戏达到一些思维锻炼,至于是不是真得说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很多也持怀疑态度。
我仔细看了他家的120个课程,真的难得能设计出这样的一个系列,我是很赞赏的。特别是“理论”上是由浅入深,从表象到逻辑都得到了训练。
不过,我怀疑这样每周一次的这样预设好的“创意课程”,年轻的老师们基本流程方面都是严格地“按章”执行,是否真的会发现每个孩子的特点,并且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呢?
从课程来说,相对我们国内的一些课程很有创意的。但从课程设计都上课流程都非常固化,再加上年轻老师们的不同程度的“僵化”操作,会使创意程度大打折扣。
老师个个都合适?
作为一个商业培训机构,固化课程,甚至固化流程是对的,否则根本无法复制,这个倒不是最有问题的地方,问题在于年轻的教师们,他们接受的基本上是技术方面的培训,虽然说很多是幼教专业的学生不假,但是我们知道幼儿教育科班出身而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喜爱,那是很难的。好的幼教机构的老师们不仅仅是把“陪孩子一起玩”当做饭碗,也是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做。
否则,现在的孩子们“精明能干”的很呢,刚从幼师毕业的女孩子们如何能对付得了呢?有时我甚至想,都是什么样的孩子去上幼师呢?
她们确实知道一些幼儿教育的理论,但是是否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一定的幼儿教育能力,并且结合一起真正地从课程出发,根据孩子的特点,引领孩子达成艺术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呢?
以上的几个疑问,有些想出了答案,有些是在新浪亲子讨论中得到了答案。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