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法国感受梵高---阿尔勒足迹

(2010-08-25 22:37:29)
标签:

梵高

法国

普罗旺斯

阿尔勒

黄房子

旅游

分类: 异国

  http://s6/middle/5378d7bbn8ea7b0dd7655&690

  梵高在阿尔勒的黄房子

 (阿尔勒时期的梵高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黄房子对他来说不仅是居住和画画的地方,更是通往太阳之城的口岸。所以,他把整个黄房子画成了一个发光体,称之为“光之屋”。但也就是在这个“光之屋”中,他突然发疯了。)

 

http://s1/middle/5378d7bbn8e8de1f37420&690

梵高在阿尔勒的房间

(梵高说:“房子带给我安逸感。”所以在这幅画中“色彩的单纯给人一种静穆的感觉,使人的思想得到了休息。”他想与高更共同分享这房间的安逸,并作为他们永久的画室。可在这房间却发生了紧张而恐怖的一幕。显然,神的旨意违背了梵高的意愿。)

 

http://s11/middle/5378d7bbn8eb4fe1dd3ea&690

梵高的座椅---梵高画

(高更走了之后,梵高一直在心里怀念着这位朋友。空椅成了一位密友不在身边的象征,也成了梵高孤寂的缩影。人生也许就是这样,“早晚总要除了留下的空椅之外什么也没有”。)

 

http://s15/middle/5378d7bbn8eb4fe1f45fe&690
高更的座椅---高更画

 

    1886年2月底,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与弟弟提奥同住。提奥在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画商了,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画家。在弟弟的介绍下,凡高结识了高更、劳特累克、毕沙罗、修拉等画家。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梵高的画风开始发生变化,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他还吸收运用了点彩法等一些印象派技法。同时,他也开始了著名的自画像的创作.

    1888年2月,35岁的凡高厌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来到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小城阿尔勒,并很快爱上了这儿。强烈的阳光和刺目的麦田使他“疯狂”,他的创作也进入了高峰。他租下了"黄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向日葵》、《夜间咖啡座-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但他依然只能靠提奥的资助生活。

    10月,高更来到阿尔与凡高同住,这是凡高梦寐以求的,他为了装饰高更的屋子,打算画一打(12幅)的向日葵,可惜没有完成。他对高更的感情很复杂,他很尊重高更,但他们因性格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分歧经常争吵。后来凡高因过度劳累而变得时常精神失常。在一次与高更争吵后,他失去理智,企图"刺杀"高更,高更跑开后,凡高回到"黄房子",割下了右耳的一部分献给了一个当地妓女...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高更走了,凡高想建立"画家之家"的宏伟计划就此终结.他也陷入了精神疾病的泥潭。

 

  http://s9/middle/5378d7bbn8ea761a7b218&690

  我来到阿尔勒,寻找梵高的昔日足迹。这是如今的“黄房子”,可惜谢绝游人参观内部,只能拍张外貌。

 

  http://s6/middle/5378d7bbn8ea761ded2d5&690

  阿尔勒的梵高纪念馆,可惜里面并没有一幅梵高的画作真迹。
 

  http://s8/middle/5378d7bbn8ea7caa5f187&690
  阿尔勒《红色的葡萄园》,这是梵高生前唯一卖出的画作。

 

  http://s4/middle/5378d7bbn8ebd38a166b3&690
  《十四朵向日葵》1888年8月,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激荡的灿烂辉煌。直到今天,这仍是美术史上最受欢迎的一幅静物画,一幅以植物为题的《蒙娜丽莎》。
 

 

  http://s7/middle/5378d7bbn8ea7dddc4106&690
  《十四朵向日葵》1889年1月,这可能是梵高在黄房子里完成的最后一幅向日葵。

 

  我到阿尔勒的那天,正巧赶上年度斗牛活动,平静的小镇一时热闹不已。 

   http://s4/middle/5378d7bbn8ea822cb82c3&690   
http://s10/middle/5378d7bbn8ea822dfb4c9&690

http://s16/middle/5378d7bbn8ea8227d86af&690
古罗马时期建造的斗兽场

 

http://s2/middle/5378d7bbn8ea82192dcb1&690

http://s15/middle/5378d7bbn8ea821e1a06e&690

http://s13/middle/5378d7bbn8ea8219441bc&690

围栏里的奔牛和围栏外的人们

 

http://s15/middle/5378d7bbn8ea821a7733e&690

乐队在街头演奏

 

http://s5/middle/5378d7bbn8ea824622454&690

http://s8/middle/5378d7bbn8ea824c117b7&690

中心广场和广场上涂鸦的孩子

 

http://s3/middle/5378d7bbn8ea825283db2&690

古建筑上壁画仍然完好保存

 

http://s15/middle/5378d7bbn8ea82407abce&690

http://s6/middle/5378d7bbn8ea824029b35&690

小镇深处

 

http://s5/middle/5378d7bbn8ea823de9ba4&690

古罗马时期的剧场

 

http://s1/middle/5378d7bbn8ea823a34610&690

孩子们在马场学骑

 

http://s1/middle/5378d7bbn74aa6a1c29c0&690

小镇旁静静流淌的罗纳河 

 http://s1/middle/5378d7bbn8ea82eac4560&690

在高处俯瞰全镇

 

http://s16/middle/5378d7bbn8ea822937faf&690

最后来张自拍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4ZHE1SIGG.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