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高在阿尔勒的黄房子
(阿尔勒时期的梵高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黄房子对他来说不仅是居住和画画的地方,更是通往太阳之城的口岸。所以,他把整个黄房子画成了一个发光体,称之为“光之屋”。但也就是在这个“光之屋”中,他突然发疯了。)

梵高在阿尔勒的房间
(梵高说:“房子带给我安逸感。”所以在这幅画中“色彩的单纯给人一种静穆的感觉,使人的思想得到了休息。”他想与高更共同分享这房间的安逸,并作为他们永久的画室。可在这房间却发生了紧张而恐怖的一幕。显然,神的旨意违背了梵高的意愿。)

梵高的座椅---梵高画
(高更走了之后,梵高一直在心里怀念着这位朋友。空椅成了一位密友不在身边的象征,也成了梵高孤寂的缩影。人生也许就是这样,“早晚总要除了留下的空椅之外什么也没有”。)

高更的座椅---高更画
1886年2月底,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与弟弟提奥同住。提奥在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画商了,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画家。在弟弟的介绍下,凡高结识了高更、劳特累克、毕沙罗、修拉等画家。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梵高的画风开始发生变化,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他还吸收运用了点彩法等一些印象派技法。同时,他也开始了著名的自画像的创作.
1888年2月,35岁的凡高厌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来到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小城阿尔勒,并很快爱上了这儿。强烈的阳光和刺目的麦田使他“疯狂”,他的创作也进入了高峰。他租下了"黄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向日葵》、《夜间咖啡座-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但他依然只能靠提奥的资助生活。
10月,高更来到阿尔与凡高同住,这是凡高梦寐以求的,他为了装饰高更的屋子,打算画一打(12幅)的向日葵,可惜没有完成。他对高更的感情很复杂,他很尊重高更,但他们因性格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分歧经常争吵。后来凡高因过度劳累而变得时常精神失常。在一次与高更争吵后,他失去理智,企图"刺杀"高更,高更跑开后,凡高回到"黄房子",割下了右耳的一部分献给了一个当地妓女...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高更走了,凡高想建立"画家之家"的宏伟计划就此终结.他也陷入了精神疾病的泥潭。
我来到阿尔勒,寻找梵高的昔日足迹。这是如今的“黄房子”,可惜谢绝游人参观内部,只能拍张外貌。
阿尔勒的梵高纪念馆,可惜里面并没有一幅梵高的画作真迹。

阿尔勒《红色的葡萄园》,这是梵高生前唯一卖出的画作。

《十四朵向日葵》1888年8月,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激荡的灿烂辉煌。直到今天,这仍是美术史上最受欢迎的一幅静物画,一幅以植物为题的《蒙娜丽莎》。

《十四朵向日葵》1889年1月,这可能是梵高在黄房子里完成的最后一幅向日葵。
我到阿尔勒的那天,正巧赶上年度斗牛活动,平静的小镇一时热闹不已。

古罗马时期建造的斗兽场



围栏里的奔牛和围栏外的人们

乐队在街头演奏


中心广场和广场上涂鸦的孩子

古建筑上壁画仍然完好保存


小镇深处

古罗马时期的剧场

孩子们在马场学骑

小镇旁静静流淌的罗纳河

在高处俯瞰全镇

最后来张自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