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2011-04-27 16:11:25)
标签:

伍子胥

烟雨富春江

葫芦飞瀑

分类: 国内游记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七里泷”雾锁“双塔”——

 

 

一袭岚雾锁春水,二岸翠屏开青山。
子陵何处下饵线?钓鱼最好富春江。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摩托艇犁波送客——

 

       一早起床见房间仍幽暗,心里便“咯噔”了一下,果然窗外正淅淅沥沥下着小雨。
       赶到梅城“七里泷”渡口,真是老天爷眷顾!一下车便雨势式微,后来竟雨霁雾出,富春江烟雾缭绕,青纱遮面。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七里扬帆是富春江风光的精华,所以雇船顺江而下,体验这美景佳影。
       富春江曾经是浙皖赣三省商业槽运重要水路。在新安江未蓄水时,全长23公里的“七里泷”附近江面滩多水急,舟楫从下游上行,使用人工拉纤,费时费力,仿佛逆行70里之遥;倘若东风借力,险滩瞬息可过,仿佛仅行七里。
       于是,此地常见聚船待发,等到东风一起,千帆竞流,蔚为壮观。故民间流传:“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之说;“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船是从新安江发动,向富春江行,氲氤水气似宣纸濡润开的水墨,把两岸山川风光次第展开。
       水岸的山在雾霭里显示着墨般的绿,倒映入水中,让灰黯的江水在岸边镶上了湖绿色,感觉拂面的雾也是青绿色的。这层薄纱似的雾笼罩着江水、青山、绿树,又被徐徐江风吹动,竟妙曼妙轻舞,使眼前风光一会儿朦胧飘渺,一会儿清晰通透。
       船至三江交汇处(新安、富春、兰江),江面辽阔,水雾尽开。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三峡画山“双塔”出,——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七里”秀水送轻桴——

 

       人伫船头,江风拂面,浮动的烟岚里,一排排树木湿润淡雅;一座座大桥越空而过。傍江而立的二座小山顶上,高耸白塔各一,隔江相望,南北对峙,千百年来迎送着江舟过客。
       双塔盘空耸秀,是隋唐时期的建筑。北向一座已然垂垂暮年,塔冠之上老树灌木丛生,尽显老态。
       此景美名 “双塔凌云”,据说是唐伯虎所赐。
       船行摆簸,加之江雾氲氤,观塔不甚清晰。凝视久了,那薄雾轻绕的白塔居然象白衣秀士唐寅,虚步凌空,漫行云际,影影瞳瞳,竟向你飘来,头上插着雉尾的锦冠隐约可见……
       江清清的,风凉凉的,潲着清爽春风,带起阵阵白雾。七层宝塔玉般洁白,塔下的水杉如壮士列队拱卫着白盔素甲的将领;又象成排的箭簇,整齐地在船头擎起绿色的标杆;也好比孔雀美丽的翎羽,在青山绿水和灰朦高云背景下,将白塔衬托的愈加秀丽壮美。
       塔在青山,亦在水中;树在堤岸,映在江里,或青绿、或墨彩,苍润而秀华,组成一幅剪纸般的水彩画。
       雾,静谧而潮湿,无声侵润着江心小岛;
       雾,隐隐绰绰的,挠人眼神,让小岛半身绿叶,好象青鱼凫江;
       雾,朦朦胧胧的,迷惑心神,让岛上一捧翠丛,仿佛无根水生……
       船犁波开,那呈八字形展开的波纹,绉绉地散开去,一波又一波,抚弄小岛,就好象硕大的子陵鱼随波逐流。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江心小筑润无声——

 

       天光渐亮,太阳在薄雾后面犯着迷糊,将光芒倒在舷旁波影上,在泛起的层层涟漪之上一楞一楞地发光,仿佛有好几个太阳争辉。间或有鱼跃江面, "扑通"一声,翻落水中,水花飞溅,把涟漪之上的日影撞成碎片,波影恢复平静,依旧是天上一个太阳,水中几层日影。
       再看近处江心岛屿和远处堤岸农舍,逐渐显现轮廓。就象毛笔在宣纸上挥动,墨色洇润开,画面简约,若隐若现。如果没有船发动机的噪音,就象进入如诗如画,如梦似幻,虚静空灵的境界。
       只可惜再难见到当年百舸争流,千帆竞秀的景色;再无法重现昔日帆影绰绰、渔歌互唱的风貌。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火树金花有几层?——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岗埠魅影水中分——

 

       宽阔的江面骤然收紧,两边山峦虽不陡峭,却似厥门次第而开,船进入了“小三峡”。
       江面在两岸青山的夹峙中,确有点三峡的味道,只是远没有长江三峡的险峻,更不及三峡壮阔的气势。不过此地不是自谦“小”吗?
       船在乌龙峡、子胥峡、葫芦峡“小”三峡中穿行。江面狭窄,水道折曲;两岸山势平缓,群山如黛;水中碧波荡漾,山峦万木吐翠;江面水鸟掠飞,时不时青瓦白墙人家映入眼帘……景色迷人。
       在溪流江河的交汇处,在滩平水清的埠岸,田畴沃野间散落着许许多多的飞瀑、岩峰、村落。“严陵问古”、“子胥野渡”、“葫芦飞瀑”等景观似乎全部浓缩在了唐诗:“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意境里。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江岸风光无限好——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山重水复藏村坊——

 

       在船上吃中饭,品着几味农家菜,尝了春笋,啖些江鱼;品马兰头,嘬青壳螺……小舟悠悠漂去,两岸风光如画,群山烟云,难见人踪,唯闻鸟鸣,完全是一种自然野性的享受。
       船栏边渐入眼帘的是一座竹亭茅舍,殿廊轩院;也许是一个牡丹园,山花烂漫;也有一爿江南古村,白墙灰瓦;抑或有一片寂寞野渡,古色古香……
       左岸油菜花田,岗麓上满目金黄,水面中金波炫目,误为巨大的“黄金糕”,一层层金泊缤纷层叠,从水边叠向山坡。
       滩头陌野孤亭,为子胥野渡。二江交汇,十字渡口江边杨柳依依,斜枝拂水;岸旁石舟一座,有伍子胥端坐船头,又恰似老翁垂钓;背景中丘低山远,村舍错落,阡陌纵横;石舟侧立岩质古信号灯台,形式古朴,周围有篱园野丛放肆,远水更有渔夫蓑衣,小舟网簖,于烟雨迷离的江上捕蟹捉鱼,一派淡雅清丽的水乡风光。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牧渔最佳富春江——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渔者泊舟何处是?——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胥江野渡灯孑然——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子胥”当年野渡处——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蓑翁独钓野渡头,阑珊石爝引扁舟——

 

       及至到达葫芦湾景点,舟泊烟渚,弃船及岸,侧傍溪流,拾阶而上。行约六里,抬头于葱郁茂盛的山林夹缝里看去,山巅一个黑黜黜岩洞里汩汩地流出漈水。
       远远望去,悬崖峭壁上天然具有石罅二个,上洞小,下洞大,圆且黑,叠加在一起象极一个黑不溜湫的巨大葫芦。
       山泉从上面小葫芦口泻出,冲入下面的大葫芦洞,再从大洞直接跌下山崖,就仿佛八仙张果老的酒葫芦底下裂了口,琼浆玉液倾刻喷薄而出。
       再顺两山夹峙,泉水流碧的溪谷上行几里,便到了“葫芦飞瀑”底。
       抬头眺望,但见山谷尽头陡壁百仞,直上直下高百米峭壁上,在山峰与天际接吻的地方,一领银瀑挂泻而下。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漏底葫芦吐银泉——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葫芦瀑泻春上枝——

 

       这个时节不是雨季,水势不大,那虚悬的练仍有3米之宽。贴壁瀑布,随山崖石岩的凸凹,呈千绺万绺,绞在一起,结成银链丝缕,泼雪般悠扬而下。
       瀑下有清潭接水,瀑跌潭中泛起万卷浪,溅起千堆雪,再冲击在一级级的山石上,组成溪流,向山下奔去。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葫芦瀑素帛清潭——
 烟雨富春江(一)七里扬帆
——崖吐丝缕入镜潭——

  

       “七里扬帆”笃悠悠坐船而行,美食加风光,耗时近4小时,至今仍有回味。到没再想美景佳肴,却想起了与此地风景有关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和“严子陵不愿做官,携妻富春山归隐”的故事。
       此一,东汉光武帝刘秀邀昔日同窗严子陵在宫中做官,被严子陵谢绝,毅然携妻回富春山隐居,直到终老。这种不事王侯,甘愿清贫,守得淡泊,最是仰慕。
       此二,那个苏州(姑苏城)创建者伍子胥,被楚平王派兵追杀,逃到了昭关。后有追兵,前有关卡,再遇大河,一夜之间,头发全白,机缘巧合,高人助力,居然就过了关。
       伍子胥一夜白头因为权重,如今少年白头的老板比比皆是,因为钱重。何必呢!何苦呢?
       到不如“浮云”,白云千载轻悠悠,多好!!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