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思海
12月28日,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正式签约,将于2010年3月24日推出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区域外汇储备库。协议签署国在当天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表示,这一基金将“加强亚洲地区对全球经济中已增长风险和挑战的防范能力。”成员国可在动荡时期利用这一建立在现有双边汇率互换框架内的储备池来保护本国汇率。
东亚和东南亚区域外汇储备的建立,值得庆贺。它的意义,要远大于政治家们的宣言。作为世界三大财富生产区域之一,东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的GDP,完全可以与世界另外两个财富生产基地——北美地区和西欧地区相匹敌。但是,在金融力量方面,东亚地区却大大弱于北美和西欧。
这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北美和西欧地区,分别拥有当今世界两大国际储备货币,即美元和欧元。但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没有能够与美元或欧元位置相匹敌的货币,从而形成了北美和西欧地区拥有了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实质性的“发钞权”;体现当前国际金融秩序的两大世界经济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基本为北美和西欧主导,在这两大机构中,美国和欧盟整体都各自把持一张否决权,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实质上成为西欧和北美所约束的对象。
这种与财富生产能力不相称的国际金融权力,导致了东亚地区在全球金融风险中的脆弱地位,以及由此形成的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被导演”地位。由于对脆弱地位的担心,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国家对美元和欧元形成了巨大心理需要,结果是外汇储备超高。据统计,目前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外汇储备总和,达到了3万亿美元以上,占到了全球外汇储备的一半。
而被“导演”的从属地位,则导致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东亚和东南亚区一些国家的“超政府”权力,如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泰国、印尼和韩国安排了超过1000亿美元贷款。作为条件,这些政府被迫削减支出、提高利率并出售国有企业,不少东南亚国家因此而被西方资本所洗劫。
而避免这一局面在未来重演的最根本的出路,就在于建设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金融权力,使得其能够保护本地区的财富,而不致于轻易被被区域外资本所洗劫。
在美欧当前遭遇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它们都不情愿出让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内的权力,可想而知,在美欧主导的国际金融和经济机制内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要想分权,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笔者以为,在这种情况下,东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要想尽快获得与本地区财富生产能力相称的金融权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另起炉灶,建立起次区域的类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机构,直接绕过美欧所掌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以便在遇到危机时能够自保,而不必求助于美欧。
这便是东亚和东南亚区域外汇储备基金的最大意义所在。它能够超越分歧很快达成,也意味着区域内的国家,不论有无历史纠葛,有无当前利益冲突,都已意识到,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获得更独立而强大的金融权力,有百利而无一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