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手机行业跨界到移动互联网之体会

(2012-10-18 19:07:24)
标签:

移动互联

手机

创业

米途

投资

it

从手机行业跨界到移动互联网之体会

 

去年离开了奋斗十年的手机行业,转战移动互联网行业,在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常和手机圈的兄弟们说,我就是一个探路的,要是中途死掉,大家看着我的尸体就绕着点走,要是能够活下来,有所收获就和大家共享一下经验。今天,是时候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一年来的一些体会了。

 

一、行业特性

做手机就像种庄稼,每年春天产品立项,秋天产品上市收割,今年的好产品明年再做一个未必会同样成功(比如Moto V3),因为大环境可能会发生变化。而移动互联网行业就像是种树,用户数量就是树的根,在树没有长大之前,是没法指望它结果子的,因此会有很多项目,会因为长不大而死去,而有些项目,因为没有合理的商业模式,树长得再大也结不出甜果子;手机圈的兄弟们看到的移动互联网成功案例的都觉得很羡慕,其实在这些大树后面,不知道有多少棵树都中途夭折了,毕竟app store中有60%以上的应用都是僵尸应用。

因此我们创业在选择方向的时候,我们选择了移动旅游这个方向,这个方向虽然ARPU不像游戏那么高,但是商业模式非常清晰,我们从第一个月开始就有现金收入,在今年6月就做到了盈亏平衡。

 

二、产品节奏

在手机行业,一个产品从立项 开发 上市,周期通常是69个月(品牌手机),上市之后卖得好不好,又要1-2个月的时间才能知道,因此用“十月怀胎”来形容手机项目是非常形象的。而移动互联网项目,从立项到开发,通常只要3个月时间,然后滚动更新快速迭代,就像“工资”一样,每个月都来一次,通过快速迭代,增强功能、改善体验,每个月前进一小步,时间长了,累计起来就非常可观了。比如我们的软件,今年年初的1.0版,到现在已经是4.6版了,最初的时候功能和体验非常简单,到现在已经是同业中的领先者了,把产品做完美了再等着上线,只会错失市场机会。

 

三、工作方式

手机行业对于产品的要求为“零容忍”,手机厂商在获得销售收入的同时,就承担起了对用户的责任,手机厂商在工作中的各种流程就是用来竭尽所能地避免发生问题,或者是在上市前解决问题,通常决策问题产品是否上市,会让决策者承担非常大的压力。

而移动互联网行业,用户下载应用通常是免费的,如果对应用不满意,直接删掉即可,因此用户对于产品的容忍度高,移动互联网工作的普遍做法是“勇于试错”及“用数据说话”,当出现问题吃不准的时候,尝试一下再说。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讨论一个按钮的位置(拨打电话预订酒店),如果是手机行业的做法,就会组织一个调研,邀请一定数量的目标用户进行访谈,然后总结,整个流程跑下来就要好几周。而移动互联网的做法是先按照某一方案执行,发布新版,然后看新版本的转换率变化,从而进行决策判定,整个过程一周就能出结果,决策的效率截然不同。

这种“用数据说话”的工作方式,通过数据把各个部门连接在一起,运营、设计、开发、财务等部门共享一个数据库,透明公开而又简单,这比手机行业传统的做法要领先很多。

 

四、和用户的距离

手机从出厂到渠道到店面到用户,需要几个环节,因此对于用户信息的掌握和了解存在很多的损耗,以前做用户调研和访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去拿到用户联系方式,而用户是否愿意接受访谈又是一个问题,VOC ( Voice Of Customer) 经过层层传递,不停地发生损耗,各个环节上的人的素质不同,也会让最后调研的结果让人哭笑不得。而移动互联网行业,用户和产品经理是可以直接建立联系的,每个手机号码+IMEI号就对应一个独立的用户,产品经理可以通过软件数据分析、论坛、微博、推送消息等各种途径和用户发生联系、互动,产品经理和用户之间紧密结合,零距离。

 

五、对人的要求

因为产品节奏及工作方式的不同,因此这两个行业对人的要求也不同,手机行业对于人的经验依赖更大,产品立项时的销售预测、成本分析、项目进度分析等关键职能,都需要有经验的人士来担当,这些经验,都是需要在实战中逐步累积的。而对于移动互联网行业来说,其“勇于试错”和“用数据说话”的工作方式,对人经验的要求依赖度低,数据会给你最准确的指导,这就给了年轻人更多机会,这也就是为什么移动互联网行业拥有很多二十七八岁的“总监”的原因吧。

 

六、和风投的关系

手机行业相对封闭,一般都是自筹资金,对于风投的依赖度小,而手机行业的低毛利率、库存风险等原因,也造成手机企业估值杠杆不高。而对于移动互联网行业来看,从一出生就是和风投相辅相成的,通过风投的助力,实现快速成长,同时好的风投公司也会通过业界的资源,帮助创业企业补齐短板,从而推动创业企业的发展。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体会,供兄弟们参考,两个行业间互相学习之处很多,如能在实际工作中借鉴一些,优化一些,当是乐事!

 

 

关于笔者

国内智能手机行业的早期探索者,历任联想、华为、飞利浦手机产品规划工作,所负责产品囊括IDEA, RED-DOT, IF国际大奖(可能是手机圈中第一个完成大满贯的) 。2012年转战移动互联网,米途联合创始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