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税需求税负卖方市场房产 |
8月29日《中国建设报》
房价稍有抬头,严控的势头骤起,先是八个国务院检查组分赴各地检查,后是取消预售制和湖南、湖北要试点房产税的消息纷至沓来。不过最终都证明有惊无险,检查组的结论是问题不大,住建部否认要取消预售制,湖南、湖北两省声明并无房产税试点计划。这些年一说到房地产调控,总也绕不开房产税,可是房产税的效果、目标以及各种细节都并不清晰。此时急吼吼地喊着收税,就像医生连病人的病情都没弄清楚,就非要在人家身上动刀子一样。
要说收房产税能降房价,很难让人信服。上海、重庆试点一年多,如果真有效,按照地方政府对政绩的喜好,相信两地会出台一系列的报告和数据来彰显成果。前些个月房价上涨停顿,两地没出来说是房产税的功劳,因为都知道限购和经济形势才是根本原因。而现在房价有所回暖,就更不好说啥。既然试点都没立竿见影,再扩大试点多少也要拿出点站得住的理由来证明这一次一定会有效果。
其实,这种效果不会出现,房产税降房价在现实中和理论上也是不成立的。就像当年印花税调整并没有阻止股市从三千多点昂首挺进六千点一样。需要降温的过热市场,都是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定价主动权在卖方一边,卖方可以将增加的税负转嫁给买方承担,降价不成,往往还会涨价。只要货币超发与投资方向狭窄导致的旺盛投资需求不去掉,增加的任何税都最终会体现到房价上。
降房价之外,也有人说征收房产税可以在土地财政逐步势衰后成为地方政府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在这种论调下,人们缴税仅仅是为了让政府有钱可用。按照现代税法的最基本说法,缴税是为了购买政府提供的服务,而不是养活政府。我国税收增长幅度常年远高于GDP的增长,各种贪腐现象、政绩工程层出不穷,而社会保障的进展却举步维艰,教育、医疗、养老成为老大难问题,最近的新闻是有的农村养老金一个月只能领三毛钱。在不能实现有效约束政府财政支出方向,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时候,去增加任何税,缺乏合理性,更难以得到社会认同,强行征收只会造成社会更大的割裂。先规范政府,还是先收税,这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其结论其实十分清晰,锅漏了,不去补漏,光去加水,人人都会说着是个傻子。现在去收房产税该如何评价呢?
国外征收房产税是为了保持地方政府在社区基础设施、治安、教育等方面的稳定投入,很清晰的购买政府服务的逻辑。在我国,政府卖地有大量利润,对于此利润的使用各地都表明优先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有存量的高房价里已经通过高地价为此做了贡献,没理由之后再为此征收房产税。
至于有人说增加房产税收入后,地方政府会改变依赖卖地财政的做法。同样如前述的道理,没有约束的情况下,有谁见过哪个地方政府多了一笔收入后会主动地放弃另一笔收入。做政绩永不嫌收入多,搞工程总觉得钱不够,这大概才是真实的地方政府心态吧。当然,这仅限于内地政府,财政收入有盈余就往居民账户里打钱的港澳政府除外。而区别恰恰就在有没有建立真正的公共财政制度。
即使要开征房产税,还有一系列的需要明确的技术细节。比如,存量房要不要收?如何合理测算税率?哪些税要取消?
房产税是一项牵涉到每一个民众财产收益的税,如果处理得好,对构建现代税收体系,重构政府与民众关系,都有积极的意义。兹事体大,本应认真对待。但是现实却是房产税偶尔地突然成为热点话题,然后又沉寂一阵;试点地区轰轰烈烈开始试点,然后没有了消息;高层政府文件里时不时提一下此事,然后就任由其搁置。既见不到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研究和推进此事,也看不到一个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试点地区的经验更是云山雾罩,整个过程就像一个闲散的游戏。
征收房产税本应该成为一项由高层政府推动,经过长期和持续的研究,拿出历史责任感和公平公正的态度来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改革方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做法,只会让民众对它未来的前景更丧失信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