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谈动物虐待和人类暴力的相关性
(2015-05-21 17:46:39)
标签:
动物虐待暴力动物保护狗猫 |
分类: 人类与动物.思考篇 |
从心理学角度谈动物虐待和人类暴力的相关性
那拉.阿门荣根
(作者简介:那拉.阿门荣根(Nel van Amerogen), 行动亚洲国际宣传发展总监。荷兰心理医师,神经心理学专家 ,拥有20年从事非营利性人道救助和动物福利事业的经验。)
“在动物虐待发生的地方,人也生活在危险之中。”——娜拉.阿门荣根
(一)动物虐待是什么
美国社会给动物虐待划分了不同的类型。
粗野、故意、残酷忽视:有意图地去做上述的事情,会导致动物脱水或者饿死。经常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
故意虐待和折磨
动物囤积:把动物积聚在一起,但没有给足够的照顾
有组织的虐待:如斗狗斗鸡行为
固定仪式的虐待
对动物的性虐待
(二)虐待动物的族群分类
从性别来看,虐待动物者大部分为男性(只有动物囤积形式的虐待,75%为女性并大于60岁)。有可能的解释是:男性社会化演变围绕着统治和侵略,但会减弱同情心和同理心。男人们在社会占据统治地位,很容易使他们不理会别人的感受,并且使用暴力来保持支配权。
从年龄来看,虐待动物者主要是较大的青少年(17-21)和年轻成年人。其中青少年占据25%,50%的动物虐待者30岁以下,平均为30岁。
此外,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如果生活在暴力环境中,也容易成为动物虐待者。如,儿童本身是肢体和性侵害的受害者,亲眼目睹父母间的家庭暴力,目睹了父母或同辈对动物的伤害,或是作为一个欺负和被欺负者。
参与或者看到重复性的残忍对待动物行为会使施暴者或者旁观者变得麻木不仁。对动物虐待麻木不仁可能导致动物虐待行为产生,如此往复,成为一个暴力循环。
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动物虐待者,科学工作者用类型学的方法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将动物虐待者按照年龄进行了分类。
(1)实验型的施虐者(1-6岁或发育迟缓者):又称好奇心或探索式动物虐待。通常学前的小孩子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还未能完全按理解理解动物是有感觉的,不要把动物当成玩具。对于如何照顾动物训练动物学前儿童还没有很多的经验,所以被虐待的有可能是孩子的第一个宠物。
(2)寻求救助型的施虐者(6/7-12岁):又称病态动物虐待,这些孩子智商上可以理解伤害动物是不好的但仍有施虐行为,这种行为不是因为教育缺失,而是用这种行为将自己所遭受到的伤害呈现以突显问题的存在,这种虐待动物的行为往往暗藏着某些家庭问题的征兆。很多研究已经将儿童期的动物虐待联系到家庭暴力以及儿童期受到的肢体伤害和性侵害。
(3)行为失常的施虐者(12以上):又称动物虐待少年罪犯,这些虐待动物的青少年经常参与其他的反社会行为(如滥用毒品,或者黑帮行为)。一方面,动物虐待与不正常的伙伴圈子有联系(比如黑帮入会仪式或者来自一些同龄人的压力),另一方面动物虐待可能是这些孩子作为消除无聊或者享受控制感的一种方式。
(三)为什么人会虐待动物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为什么儿童和青少年会虐待动物?为什么成人会虐待动物?
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访问后,总结出以下内容。
为什么儿童和青少年会虐待动物?
(1)好奇或试探:小孩子或者发展有障碍的孩子经常在观察检查动物的过程中使动物受伤或者被杀害
(2)依恋动物:孩子杀死一只动物防止它被其他人折磨
(3)模仿:模仿父母或者其他成年人对待动物的行为
(4) 受过巨大创伤后的游戏:动物受伤后,与受伤的动物玩耍导致更大的伤害
(5)儿童施虐者的身份识别:受到儿童暴力的受害者孩子会去虐待动物,因为他们想通过迫害另一更易受伤的动物来重新得到权力
(6)被迫虐待:孩子被另一名更有控制力的人强迫去虐待动物
(7)来自同辈间的压力:同龄人之间会鼓励动物虐待,或者是将动物虐待作为入会仪式的一部分
(8)精神虐待的工具:伤害兄弟姐妹的宠物为了去使他害怕
(9)人际间暴力行为的预习:在实施对人类暴力之前用动物或者宠物做预演实验)
为什么成人会虐待动物?
(1)控制动物:动物虐待作为训练动物的手段,比如为了让狗不叫而去打它
(2)向其他人的报复
(3)以震惊他人做为消遣:伤害他人的宠物或者在他人在场情况下虐待他们的动物
(4)从人到动物的敌意转换:训练动物攻击, 比如斗狗行为,以痛苦的刑罚导致狗变得很有攻击性
(5)个人进攻性的增加:用受害的动物作为攻击目标,去取悦他人
(6)对物种或种类的歧视:虐待是明显的,让他人察觉。
(7)非特定的施虐狂经历:当他们觉得去攻击真正的人类时会有危险,便去虐待更容易受到伤害的动物。有可能是他们心中已容忍的暴力行为在不同受虐体上的错位表现。
(8)讨厌猫,或者是觉得动物不值得关心
(9)享受动物受虐受痛苦的过程
显然的,成人实施动物虐待,通常不是一个动机或者原因,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
(四)为什么要重视动物虐待行为
动物虐待不仅仅是单纯的针对动物的暴力行为,还和其他形式的暴力有着密切的关联。重视动物虐待也不仅仅是关注动物的安危,而是终止暴力循环中的重要一步。
1.
鲍比是一个九岁的男孩子,主管动物的警察来到他家很多次,因为邻居抱怨他们家的动物受到了不好的对待。警察到鲍比家调查后,发现鲍比的爸爸不仅虐待了猫,还虐
待了鲍比和他的妈妈。鲍比对他的第一只猫很有感情,它叫烟雾,每次鲍比受到父亲的打骂和虐待后,这只猫就会跑来安慰他。后来鲍比的爸爸生气时,就将猫朝墙摔打,并且用枪去威胁鲍比的妈妈,因为她想要帮助这只受伤害的猫。2天后,这只猫就死去了,鲍比的父亲又拿回家两只猫,但是鲍比说他不会去爱这些猫,因为他说“只要我喜欢什么,我爸爸就会去伤害他。”
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下,动物虐待通常演化为展示并确认权利和控制地位。研究者不断发现虐妻者同样会虐待动物,动物虐待也会在家庭中与其他形式的家庭暴力有关。
2.动物虐待和其他形式暴力的关联——斯黛拉的故事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动物虐待通常不是发生在孤立状态下,而是经常与其他形式的暴力一起发生,以展示对其他人的控制行为:比如抢劫,袭击,强奸,放火,谋杀。动物虐待可靠的预示着人的反社会倾向:美国马赛诸塞州的研究表明,20年犯罪记录中153个人被控诉为故意残忍对待动物,70%有虐待动物经历的犯罪者同样也有其他的犯罪记录,比如暴力,对财产的威胁行为,毒品问题,或者其他犯罪行为。动物虐待者有5倍以上的可能,将会伤害人类。几乎没有例外情况,动物虐待的犯罪者经常也是对孩子或者他们的伴侣有很激进的暴力行为。
3.动物虐待作为警告标志
(1)做为儿童接触暴力和被虐待的警告标志
下, 而20-50%的孩子实际上伤害过动物。我们还证明了孩子们暴露在暴力环境下,很可能成年期变成虐待者,去复制他们童年期学到的。
(2)其他家庭成员受虐待风险的警告标志
(3)儿童反社会行为的警告标志
(4) 成人中犯罪行为的警告标志
(五)动物虐待如何解决
那么动物虐待问题如何得到解决呢?
政府要创建更健全的法律(包括更严格的惩罚措施);社会各相关单位应联合开展全方位的系统的监控及心理干预。
当然最有效的措施是推行人道教育:鼓励童年期更积极,更富有同理心的与动物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