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小街

标签:
福州永泰嵩口直街文化 |
分类: 散文拾锦---情有所钟 |
古镇小街
古镇,离不开古街,留存的古街一般都小。
嵩口,南宋古街风韵犹存,直街、横街、米粉街……
直街,不过是一条不显眼的小街,不到半里长。清一色的千年鹅卵石铺就的路面,清一色的土木结构二层楼房,清一色的前店后宅不再开业的商铺,冷冷清清。唯有偶尔挑着担子卖山货的汉子走过,放开嗓门叫开了“笋干呀——”,最后一个“呀”字拉得悠长饱满,满含着浓浓的乡土味。这声音给寂寞的小街带来几分生气,这身影给渐被遗忘的小街带来几分话题。
小镇的历史写在这条小街上。
直街很直,历史却很曲折;直街很短,历史上却很悠长。
小街的一头,其实离主干道的三岔路口不远。这里矗立着宋爱国词人张元干的巨石雕像,一位执着地把不屈的头颅举向天穹的乡贤。仰望星空,仿佛还在浩叹: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手中的卷轴记载的是,爱国的情怀和对故园的思恋。驻足仰望,感动的泪水湿润了无数的往事。这是嵩口文化的象征,古镇的灵魂。
小街的另一头,立着一座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德星楼。高大的立柱已倾斜,石板地面已不平。但那翘脊飞檐、描龙绘凤,残缺却美,让人怦然心动。整座楼宇弥漫着浓郁的香火,这里主祀的是追随文天祥抗元而牺牲的林显三兄弟。楼小神灵雕像也小,有题联“楼雅千秋在,神灵万物春”。人们总是忘不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拾级而上,远眺。不远处大漳溪、长庆溪双水汇流,溪面骤然宽广,有了江的气派。对岸山峦起伏,峰谷相间,地势十分险要。心中豁然,古之嵩口不正因为地处高山之麓、座落两溪合口而得名?千年前的宋,先民已在此聚集成市。元代置镇,逐渐成为人口密集、百货随船入市、商埠兴隆的永泰西南部重镇。明清相继,繁华未歇。
脚下正是古渡口,夕阳西下,星楼巍峨。星楼晚渡,构成的是一幅美丽的画景。遙想当年,三府六县,八面来风;溪水激荡,百舸争流,一片繁忙。山水里的古镇,被大漳溪渲染的格外明丽;吵杂声中的直街,摇曳着万种风情。南来北往,山珍海错。送葬的喇叭总被迎亲的唢呐吹断,熙熙攘攘的市集又被科举高中的报捷队伍冲散。那时小街两侧,钱庄、货栈、客店相属,数不尽的荣华富贵从街上流淌而过……
有张氏祖孙三代十八条官带、进士文魁不断的功名;有陈家父子相传,专用清洗铜钱的大石雕圆池、鎏金十二大屏风的财富。镇里镇外,山里山外,豪宅遍布如雨后春笋。端公坂厝、下坂厝、下新厝、垄口厝等,无不规模恢宏,精雕细琢。万安堡、芦洋寨、成厚庄、宁远庄等,造型如城堡,寨门重叠,易守难攻。多少个朝代和岁月一起流走,世事沧桑,溪水依旧清新,而老屋却纷纷凋零。留下的仍在风雨中守望。
直街尽头,溪畔一字排开的是德星楼、上下古渡口、天后宫。这一带古石碑甚多,明清年间的“林带溪植榕碑”、“奉宪永禁溺女碑”、“重整义渡碑”等错落有致。内容涵盖了许多方面,历史在石头上凝固,思想却由此飞扬。远山迷濛,没有帆影来牵动驿动的心了。这时最让人伤感的是不知何处飘着的古老的歌谣,“十五月儿真正圆,奴哥出去好赚钱。船头载白米,船尾载银钱。回来盖大厝,快乐千万年……”。
徜徉也好,流连也罢,几乎每一个游客都喜欢这条小街。也许破旧,或许寂寞,几乎每一个住户都想离开这条小街。直街,名字直朴,曾经风光无限。直通书院,直通福州,直通京城,也就直通财富,直通功名。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不就是这: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陇有田?直街,如今黯然失色,直道相思了无益。失去了航运,也就失去了繁华,失去了财富,失去了往昔。这是古镇的缩影。但喧嚣的商业大门关上了,优雅的文化大门却徐徐开启,山会更绿、水会更清、天会更蓝。
半里长的小街与历史等长,文化人文古镇将从这里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