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月洲走出的神灵

(2013-01-07 22:18:40)
标签:

福州

永泰

嵩口

月洲

张圣君

分类: 八闽三山---故乡风物

从月洲走出的神灵  

从月洲走出的神灵
                           (一尊十分生动的张圣君民间塑像)

嵩口月洲,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自从唐五代张氏始祖,在这镶嵌莽莽苍苍的大山深处的“有月之洲”择地而居以来,栉风沐雨,繁衍生息,千年风雨蔚成了人文奇观。走进这古村落,仿佛走进历史,走进故事和传说之中。同是张氏后裔,几乎同一年代,在这里诞生了爱国词人张元干,尔后又孕育了道教神人张圣君瞻仰忧国忧民、客死他乡的张元干故居之后,我很想更深一步了解张圣君的传奇经历,是什么促使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民成为万人膜拜的神灵,受用人间近千年之香馨?

 

初冬的月洲,风景依然如画。远山青黛河川里芦苇扬花。站在村中,不知村路从哪里转来,又转向哪里去;也不知溪水从哪里流来,又流向哪里去。在村民的指引下,采风团一行登上了一个小山包去寻找张圣君的出生地——圣君坪。真没想到,穷乡僻壤竟深藏一座如此辉煌的宫庙。圣君坪上新矗立的“圣君祖殿”规模宏伟、气宇轩昂,殿内重檐斗拱,构造精巧,装饰华美;雕梁画栋下有一龛,一神灵端坐黑脸金身靠帔,此即张圣君。忆及宋朝张世南《游宦纪闻》中的记:“永福(即永泰)下乡有农家子,姓张,以采薪鬻锄柄为业,乡人目为张锄柄。状貌丑怪,口能容拳。”不胜唏嘘。

 

记得以前为了了解张圣君的事迹,我曾查阅过相关的方志、文人笔记。如宋·梁克家的《三山志》、明·何乔远《闽书》以及《永泰县志》等。知道他又称张真君或张圣者,名自观或慈观,民间俗称张锄柄,道教闾山派尊之为“张法主公”。其生平大致为,四岁随母江氏改嫁迁到盘谷,七、八岁时为人家饲牛,至十二、三岁后就以做佣工出卖劳力为生了。可谓片瓦遮身的苦出身,他一定没想到近千年之后,湮没已久的出生地竟如此豪华。至于得道,传说是:“一日入山,遇仙人对弈。投之以桃,苦不可食。张心知为仙,冀有所遇,忍苦咽。且及半,若将蛰舌,遂弃其余而归。因忽忽若狂,绝粒,食草木实。时言人隐恶,能道未来祸福。素不谙书,忽奋笔作字,得羲、献体。口占颂偈,立成如宿构。”说的神乎其神。

 

但张圣君爱故乡,并为故乡的建设作过贡献,这是毋庸置疑。八百多年来这些已经化为美丽的神话,人们一代代传颂着。乡里的老人,怀里都揣着一本本故事,如诉家珍。他们环视村四周说,这里几乎没有嶙峋怪石,是张圣君得道后雄心壮志,想把地形狭小石头遍地的月洲变成福州,施行法术赶走石头,虽没完全成功但留下的是清一色沃土。村后高山,那里本是悬崖,不适合栽种。是张圣君与观音斗法不辞劳苦,披荆斩棘开成了九十九坵梯田。更让人感动的是,在鬼坑口大战五通鬼。以一战五,身陷险境,遭鬼魅火燎烟熏,达七昼夜,脸色变黑,从此成了“黑脸神”,终于取胜。传说反映的是他一段人生经历,折射了农耕时代创业的艰辛。

 

这些故事在我心中激荡,来不及细细咀嚼作深入思考。我们继续在村落中寻找,希望能在张圣君的故乡找到更多神灵的圣迹。在位于金鸡潭旁小山包上,为宁远庄吸引,这是清朝乾隆年间张谦建造的一个坚固的寨堡。建筑宏伟,居高临下,寨正大门由下而上直达大厅。大厅里香火缭绕,我看到了一尊十分生动的张圣君民间塑像。一样的黑面,赤足披发,手执一柄斩妖宝刀。威风凛凛,一副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的表情。张圣君的前身张锄柄据记载状貌丑怪,当人们把他塑为黑面的形象时,寄予美好的愿望,于是就黑的可爱了。我很喜欢这尊神像,甚至认为是我见到的最传神的一尊。

 

从月洲回到嵩口,张圣君的圣迹不断、故事更多。有与贪心的财主斗智,一夜间建成鹤形路;有大旱之年,跺脚成泉的“仙人井”;有弃食酒糟煮泥鳅放到田里竟死去活来成当地特有的红泥鳅……又到赤水村参观,当年张圣君挥剑斩妖蛇,血染赤水,而被点化成石的蛇断头,仍卧山中,栩栩如生。在万石崖有一如刀削般的巨岩说是张圣晒被岩,岩石上留有巨大的条条深沟,这一难得的自然景观也是圣迹,被命名为圣君拉尿沟,让人不禁莞尔一笑,原来神仙也是和人一样离不开吃喝拉撒,张圣君果然农人本色不改。

 

回想人们追踪神灵的踪迹,从嵩口、盘谷继而永泰,继而闽清、德化……一张由人而神的轨迹图逐渐清晰。张圣公生在月洲,寄居盘谷洋,修道方壶岩,显法石牛洞,得道金沙堂。详言之,则是在闽清十四都金沙修得正果,羽化升天乡人以其身躯塑像建金沙堂奉祀,此寺为张圣君之祖殿”,当年永福人以其头颅塑像,建方壶寺奉祀,称为母殿很快,张圣君镇邪除妖,安民济世的事迹得以流传,万民崇拜敬仰,奉为保境之神,纷纷塑像建寺奉祀,并争相自号“祖殿”,如今张圣君的出生地月洲也加入了这行列。从南宋开始,张圣君之影响已极盛行于闽中及闽南地带。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圣君的信仰文化传播到海峡东岸的台湾。

 

两天的采风很快结束了。从月洲到嵩口,从永泰到福州,大漳溪沿岸一切都是绿的,山是绿的,水是绿的,连空气也似乎涂上了一层绿色。但,我却无暇顾及窗外的美景,车行一路,我思考一路。回来后这几天,我仍在思考。世事尽管沧桑多变,而前因后果历历可辨。宋代是一个造神时代,《宋史·地理志》称福建民风“其俗信鬼尚祀”,巫道神灵崇拜之风盛行。乡村中的巫觋、道士横行,一旦祈祷有应,生前死后倍受膜拜。此外,还有一些人或许并非巫师,但人们将种种、事件附会到他们身上,也可被塑造为神灵。张圣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史无记载他或许亦农亦巫?

 

他出生贫寒,同时一定是个嫉恶如仇、神通广大、富有正义感的能人,这是无疑的。可以想像:两宋政腐败,天灾人祸频仍;社会混乱,坏人横行,魑魅魍魉出没,残害百姓。张圣君路见不平一声吼敢于刀相向。遇病民难民,他应懂得寻草药治病,救民于水火。同时打井挖渠、开荒种地、修路造桥等等,样样都是行家里手。于是就有了号召力,其人格魅力也是不可阻挡的,于是逐渐被神化,由人而神。赋予降雨、祈晴、除病、驱疫,预测等功能,从中可以看到在农耕时代他主要是以农业神的面目示人的。百姓幻想通过奉祀张圣君能保佑农事顺利,风调雨顺。进而保境安民,保佑一家人平安。这是出于无奈还是迷信,或兼而有之?


八、九百年的岁月浸润,张圣君从一个胼手胝足的农民化身为供人顶礼膜拜的神偶,又升华为一种信仰、一种文化,成为耸立在台海两岸千万人心目中的一座丰碑。从月洲走出的这位神灵,值得我们崇敬。




         http://www.wosowoso.com/jpg/fgx/fgx357.gif  




从月洲走出的神灵
    初冬的月洲,风景依然如画远山青黛河川里芦苇扬花 


从月洲走出的神灵
圣君坪--真没想到,穷乡僻壤竟深藏一座如此辉煌的宫庙 


从月洲走出的神灵
张圣君的圣迹不断、故事更多。有与贪心的财主斗智,一夜间建成鹤形路 


从月洲走出的神灵

万石崖有一如刀削般的巨岩说是张圣晒被岩


从月洲走出的神灵

张圣君挥剑斩妖蛇,血染赤水,而被点化成石的蛇断头,仍卧山中,栩栩如生





从月洲走出的神灵



从月洲走出的神灵

从月洲走出的神灵
岩石上留有巨大的条条深沟,这一难得的自然景观也是圣迹,被命名为圣君拉尿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