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真君,从农业神到商神

(2012-03-20 22:22:00)
标签:

福州

上下杭

张真君

永泰

三捷河

临水夫人

文化

分类: 八闽三山---故乡风物

张真君,从农业神到商神

 

张真君,从农业神到商神

 

福州台江有一片曾经以商业的繁华而闻名的街区,这就是著名的上杭街下杭街俗称双杭街。下杭街三通桥与星安桥之间座落着一个宫庙,殿堂坐北朝南规模宏伟,气宇轩昂。殿门额题奉旨祀典,匾为张真君祖殿。殿内重檐歇山顶,斗拱藻井,构造精巧,装饰华美;雕梁画栋下有一龛,内塑一神灵,黑脸端坐,珠冠衮服,此即为张真君,又称张圣公。殿内木、石柱子多有楹联,内容无非颂扬灵验、祈求保佑。有一联:卅三天演法,廿一史传奇文字洗炼,内涵深蕴,点出该神灵的功力及时代背景。张真君祖殿始建于宋代,明朝扩建,历经沧桑,近年得以恢复。奉祀主神张慈观即张真君,附祀陈靖姑即临水夫人。

宋代是一个造神时代,福建尤甚。《宋史·地理志》称福建民风其俗信鬼尚祀,巫道神灵崇拜之风盛行。乡村中的巫觋、道士横行,一旦祈祷有应,生前死后倍受膜拜。此外,还有一些人或许并非巫师,但人们将种种怪异事件附会到他们身上,也可被塑造为神灵。张真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研究者比较认同的说法是:张真君,或称张圣者,名自观或慈观,民间俗称张锄柄,道教闾山派尊之为张法主公。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人,为福州张氏入闽始祖张睦之后裔。流传至今的《月洲张氏世谱》记载:宋天圣贰年(1024年),夏有张圣公生在月洲,寄居盘谷洋,修道于方壶岩,显法石牛洞,得道金沙堂。成佛登天,救济万民,敕封普济真人张圣公。此乃天地祥所钟灵,受人间千万年之香馨也。该族谱修于清道光年间,明显神化张圣君。又一说出生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既成神祇,生死难料,但可以肯定的是张圣者应该出生于北宋末,活跃于两宋之交。

张真君的事迹散见于各种方志、文人笔记、流传在民间。宋·梁克家的《三山志》、洪迈《夷坚志》,明·何乔远《闽书》以及《福建通志》、《永泰县志》等均有记载。生平大致为,四岁随母江氏改嫁到盘谷,七、八岁时为人家饲牛,至十二、三岁后就以做佣工出卖劳力为生了。在宋·张世南《游宦纪闻》中有这样记载:永福(即现永泰县)下乡有农家子,姓张,以采薪鬻锄柄为业,乡人目为张锄柄。状貌丑怪,口能容拳。一日入山,遇仙人对弈。投之以桃,苦不可食。张心知为仙,冀有所遇,忍苦啖咽。且及半,若将蛰舌,遂弃其余而归。因忽忽若狂,绝粒,食草木实。时言人隐恶,能道未来祸福。素不谙书,忽奋笔作字,得羲、献体。口占颂偈,立成如宿构。传闻四散,士夫多往赴之。因度为僧人,号为张圣者,亦巫亦道亦佛。

此后,张圣者云游于闽中、闽南。两宋政治腐败,天灾人祸频仍;社会混乱,坏人横行魑魅魍魉(即所谓五通鬼)出没,残害百姓。张圣者目睹此景,大显神威,路见不平,拔剑斩妖魔; 逢大旱,凿渠引甘露;遇病民,寻草药治病,惩恶扬善,救民于水火。民间流传的《圣君履历咒》详细记叙其事迹:绍兴丁丑年,圣者十九岁到尤溪,募化缘金造桥亭;淳熙癸巳年再造建宁水西桥,时逢漳州大旱,圣君顷刻行文法,须臾降下滂沱 ;绍兴壬午年,闽清大旱,圣者牵牛创凿水枧际,穿通灌溉旱水田;淳熙戊戌年,尤溪黎民患瘟疫,圣者寻找草药救病民。张圣者对邪魔更是疾恶如仇,常怀济民救世之志。绍兴己卯年秋,德化流氓地痞猖獗,圣者神通广大,降服了这批五通鬼。近年出版的《泉州道教》一书介绍张圣者勇斗五通鬼时,曾被囚禁于洞中,遭鬼魅火燎烟熏,达七昼夜,脸色变黑,从此张圣君成了黑脸神"

传说宋淳熙十年(1183年)张圣者云游到闽清十四都金沙,修得正果,坐在九龙潭巨石上,羽化升天,享年45岁。乡人即以其身躯塑像建金沙堂奉祀,此寺为张圣君之祖殿;当年,永福人以其头颅塑像,建方壶寺奉祀,称为母殿。很快,张圣君镇邪除妖,安民济世的事迹以颂道诗形式流传,万民崇拜敬仰,奉为保境之神,纷纷塑像建寺奉祀,并争相自号祖殿。南宋时张圣君之影响已极盛行于闽中及闽南地带。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圣君的信仰文化也传播到海峡东岸的台湾。

张圣君由人而神,神通广大。其主要功能是降雨、祈晴、除病、驱疫,预测等几项,从中可以看到在农耕时代他主要是以农业神的面目示人的。历史上福建在海洋季风的影响下,十旱九涝,其中旱灾对农事的影响尤大。因此张圣君死后,很快就被授予了监雷御史的头衔,敕赐三界驱雷神。数百年来,祈雨的职能不断得到强化。百姓幻想通过奉祀张圣君能保佑农事顺利,风调雨顺。这从至今在闽清一带仍盛行的游田了民俗活动,可见一斑。每逢夏至,当地民众必抬着张真君软身塑像,旌幡并举,金鼓齐鸣,浩浩荡荡巡游乡村。祈求五谷丰登,百业兴旺。

作为农业神的张圣君信仰文化,几百年来在省城却经历了很大的变化。福州的张真君祖殿坐落在台江三捷河畔,这一带由于历史的发展成了闽商的聚集地,是名闻海内外的闽商发祥地之一。清初,福州地区的自然寄泊港,逐渐由靠近闽江的洪塘南移至台江北岸。上、下杭街水陆交通便捷,凡闽北、闽南地区的农副土特产品运入省城,顺江沿海都汇集于此形成集散枢纽,商业街市发展迅速。福州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后,这里更加繁荣。商家比肩,行栈林立,多以批发为主,经营货物品种超过百种,商品辐射全国各地,远销东南亚各国。在这狭小的区域里,到处是银行、钱庄、百货、货栈、当铺、囤仓……涌现出众多名店铺和名行栈,近代更成了福州的金融中心。

福州及其他各地的商贾,无不祈愿财源不尽滚滚随潮来,把上下杭视为福地和财聚宝盆,云集在此组成经济实力雄厚的商帮,进行频繁的商贸经营活动。据史料记载福州的商帮会馆,有近半集中在这片不大的街区里。1905年,福州总商会在下杭街成立。而张真君祖殿独特的地理位置,更赢得了众多商家的青睐。三捷河两头均连通闽江。涨潮时,闽江潮水南端从新桥仔流入达道河至三捷河,西端由帮洲后田流入三捷河,两河水汇聚于三通桥北侧张真君祖殿前,形成独特的会潮景观。于是民间传出了圣君殿水两头涨,涌出黄金滚滚来的谚语,迎合了商人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吉利口彩和发财心理。

一是近在咫尺的地理便利,一是祈愿有财能如潮涌,于是当时一些商帮人士特别喜欢借用张真君祖殿议事,久而久之这里实质上成了各商帮、各行业在商务活动中议行论市、互通商业情报的信息发布中心。后来有些商贸机构如福州钱业商事研究所金融公会等就干脆设在祖殿内。以此为中心再辐射到上下杭其他地区,分别成立各商业同业公会的分支机构。这样商界自然而然就把张真君奉为行业祖师爷财神爷, 称之为商神,顶礼膜拜,虔诚至极。张真君在福州地区完成角色转换,由农业神华丽转身为商神。  

 

 


张真君,从农业神到商神

张真君,从农业神到商神

张真君,从农业神到商神

张真君,从农业神到商神

张真君,从农业神到商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