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侧影:林徽因改名的缘由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原载1934年5月《学文》1卷1期
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似乎比萧红和张爱玲等显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际遇也更幸运。她不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
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还致力于建筑专业,成为我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几乎标志了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林徽因,现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崇拜,特别在福州。
她是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她的堂叔林觉民、林尹民均为黄花冈革命烈士。在福州“林觉民纪念馆”中有她父亲林长民和她的事迹简介……
她张扬著自我的独立品格,从而让我们见识到有别于传统“象牙美人”、激荡著青春气息与时代风云的美丽人生。
百度名片: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1955年4月1日清晨去世,年仅51岁。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出身于官宦世家。“徽音”是美誉的意思,是其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后为翰林)为她取的,典出自《诗经·大雅·思齐》“思齐大任,父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意思是:太任端庄又严谨,文王父母有美名。周姜美好有德行,大王贤妻居周京。太姒继承好遗风,多子多男王室兴。
这名字很美很有文化底蕴,但到了1931以后却更名为林徽因。这是因为当时上海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男性作家:林微音(1899-1982)江苏苏州人。据施蛰存和邵洵美的女儿对此人的回忆:性情古怪,“夏天,他经常穿一身黑纺绸的短衫裤,在马路上
走。有时左胸袋里露出一角白手帕,像穿西装一样。有时纽扣洞里挂一朵白兰花。有一天晚上,他在一条冷静马路上被一个印度巡捕拉住,以为他是一个‘相公’(男妓)。他这一套衣装,一般是上海‘白相人’才穿的”。
此人与”新月社”有点渊源,而林徽音是“新月派”诗人,她的诗主要发表在徐志摩主编的《诗刊》、《新月》上。1933年,林微音和朱维基(著名翻译家、但丁《神曲》的中文首译者)、庞薰琴(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等人在上海成立了“绿社”,介绍宣传唯美主义。他和邵洵美关系很好,经常去邵家做客,在《新月》宣布停刊之后,林微音还在邵洵美家的客厅里,和邵洵美、林语堂等人,参与讨论了《论语》杂志的创办工作。林微音较为知名的是中篇小说《花厅夫人》和《白蔷薇》。
林微音和林徽音,鲁鱼亥豕,这两个名字相似度极高,读者往往不辨,张冠李戴。林徽音的诗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诗句委婉柔
丽,韵律自然,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为了避免误会,林徽音不得不改名为林徽因。1931年10月她在《诗刊》第3期上发表诗作,徐志摩在《诗刊·叙言》中附带声明一则:“本刊的作者林徽音,是一位女士,《声色》与以前的《绿》的作者林微音,是一位男士,他们二位的名字是太容易相混了,常常有人错认,排印亦常有错误,例如上期林徽音即被刊如‘林薇音’所以特为声明,免得彼此有掠美或冒牌的嫌疑!”从此,林徽音便改“徽音”为“徽因”。
徐志摩为刊物发的声明不对两人作任何评价,含蓄敦厚,不失君子风度。实际上才女林徽因对男作家林微音的作品也表尊重,李异鸣编的《非常事》“文景第六”记载,林徽因曾说:“我不怕人家把我的作品误认为他的,只怕日后把他的作品错当成我的。”更名事件充分表现出林徽因孤洁高傲的性格,然而她的担心却成为事实。从20世纪三十年代直至今天,由于林徽因的名气日盛,人们不断发现男作家林微音的一些作品被误认为是林徽因的,甚至编入正式出版物。

杭州的林徽因纪念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