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洞之谜是如何被凿破的

标签:
福州皇帝洞建文帝水帘洞靖难之役闽越王杂谈 |
分类: 八闽三山---故乡风物 |
皇帝洞之谜是如何被凿破的
福州北峰有个著名的皇帝洞大峡谷景区。这里除了鸳鸯滩、三叠飞瀑、龙泉漈、石壁观音等自然景观外,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百年状元廊桥、千年闽王入闽古道、玄帝庙道教文化……是个寻幽揽胜、品趣探险、回味历史的好去处。
景区的核心是皇帝洞。游客从北湖码头上岸,沿着曲折的峡谷,或过险桥,或上栈道,满山悬崖峭壁,处处深沟险壑。一路上森林密布,幽深葱郁;险石如削,直入九天。历尽艰难,花费数个小时,汗水湿裳,气喘吁吁,终于攀上山崖一个平台,谜一般的皇帝洞呈现在眼前。只见更高处有一条瀑布奔涌而下,轰雷喷雪,水气腾飞、雾气弥漫。瀑布跌落冲击,形成一泓深潭,如翡翠一般耀眼。潭前是一排石墩,人们纷纷驻足观望。
都说瀑布后面隐藏着一个洞穴,别有洞天,神秘莫测。或许就像《西游记》花果山中的水帘洞,只有孙悟空这样成仙的猴子才有办法进出。一般的游客当然只能“望瀑兴叹”,无限神往。于是有关皇帝洞的一个个故事互相传递补充,趣味盎然。
有人说,这洞是“草头皇帝”栖身地。古时日溪梓村有一哑童,身手不凡。一日忽开口说话,取箭夜射北斗,可惜算错时辰。翌日皇帝早朝,见龙椅被箭射穿,大惊失色。兵发梓山,哑童不敌,逃入深山躲进水洞。
有人说,汉闽越王无诸,反秦灭楚,曾帅万兵避于此。秦始皇灭六国后,进军福建,废闽王无诸,设闽中郡。秦末,无诸起兵反秦灭楚,期间战事失利,曾率几万兵马暂避洞中,形势好转,又率兵出击,大胜。汉高祖复封无诸为闽越王。
有人说,唐末闽王王审知,入闽平乱,曾避难于皇帝洞。相传唐末,军阀混战,五代纷立,闽王王审之率部一统七闽。北御强敌,兵退无路,至皇帝洞突见一水帘洞开,遂得以避难得救,后出再寻源洞口却不见踪影。
有人说,明建文帝朱允炆,亡走布道曾隐洞于此。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起事,史称“靖难之役”。南京陷落,建文帝削发披缁,从间道出逃。足履福建,在北峰一带与高僧一道引经颂词,仓皇之中也曾以泉洗尘,以洞为家。
洞名的来历是离不开皇帝或“准皇帝”的。这些故事勾起了游客的浓厚的兴趣和按奈不住的好奇。神秘的色彩和独特的气势,让游客的辛劳有了回报,人们忘记了攀登之苦,忘记了峡谷之险,沉浸在美景欣赏和对历史和传说的想像之中。水帘后面到底有没有洞,洞到底有多深、究竟有多大,对游客来说都是个谜。为了破解这个谜,有人想举竿撑筏靠近洞口一窥究竟,但瀑布怒涛倾注,水流湍急,寒气逼人,只在深潭上向前划进三、四米就难以前进,只好作罢。
大家都在努力窥测,导游却在招呼,原来在这条百米瀑布旁边竟有一个黑洞,不知是否就是皇帝洞还是探索皇帝洞的神秘通道。旁边有人卖手电,大家随导游鱼贯而入。洞高过顶,伸手不见五指,地面坑坑洼洼,时有积水。凭借手电的微光,小心翼翼地前进。约行百来米,耳畔传来震耳欲聋的声响,眼前一亮,一洞口豁然。透过洞口,可以贴近看到瀑布如天际飞水,雾气之中仿佛可见水帘后面岩石如削,一片黢黑。
原来这洞是景区的管理者,为了方便游客一睹皇帝洞的风采,而特意凿出的。这洞外凿洞究竟为的是那般?靠近了风景,却破坏的旅游的情趣。游山逛水,追求的是审美的愉悦。需要有一定的疲劳度,游客必须付出。因此王安石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需要有一定的神秘感,因为未知或不可知,让人倍感关注,保持了吸引力,“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旅游不是科考,看景就如写文章,离不开阅历、离不开知识积淀、离不开想像。
这洞外凿洞凿破了皇帝洞的谜,神秘面纱被无情揭开: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大峡谷百米大瀑布后面并没有什么洞。古代“草头皇帝”也好,汉闽越王无诸也好,唐末闽王王审知也好,明建文帝也好,没有了洞这些故事都成子虚乌有。没有了传说和故事,旅游难免兴味索然,青山绿水难免黯然失色。可以这么说:这皇帝洞旁的小黑洞破坏了自然景观,大煞了风景,让人扼腕叹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