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看两不厌”---看山还是看情人(文化品茗系列)

(2008-06-03 09:02:29)
标签:

玉真公主

诗人

品茗

青莲居士

李白

王维

敬亭山

文化

分类: 史林折枝---读书杂记

“相看两不厌”---看山还是看情人(文化品茗系列)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以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风靡诗坛千余年。可以说从牙牙学语就离不开李白的诗了。记得启蒙时就记住了一首《独坐敬山亭》: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读书后学会了赏析,无论老师书本《唐诗鉴赏辞典》等都这样分析。

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分析很到位,但现在信息爆炸,人心浮躁,读文不如读图。再这么讲解,恐怕是吃力不讨好,讲的人搜肠刮肚,听的人恹恹欲睡。于是就有了颠覆性的解读。

 

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不愿意嫁人,自愿出家为女道士,不过她的宫观之华丽一点不逊于皇宫。玉真公主曾在青城山修炼。李白有个道友元丹丘,和玉真公主之间关系非同一般。而李白通过元丹丘的介绍得结识了玉真公主。成了红粉知已,传出绯闻。只是事不凑巧,开元十七年时,王维正好也回到了长安。而王维与公主早是旧情人,王维有才,有貌,精书画,擅琵琶,少年得意,21岁高中状元。据说开元八年(720年),诗佛王维尚未进仕,但王维善于奏乐,因音乐而结识了歧王,爱走“上层路线”常在宁王、歧王府中出入,王爷对他相当好——“待之如师友“。并介绍给皇妹玉真公主,王维替玉真公主弹琴,王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赢得欢心。于是第二年,王维就顺顺当当地进士及第。

王维进士及第后,被封为太乐丞(八品)。品级不高,是个为皇室宫廷宴乐培养乐队伶人的官。玉真公主这样安排,肯定是为了让他方便进出宫禁及皇家苑观之类的。其实当时纯真年少的王维是上了歧王们的圈套,成了他们给自己的小妹妹玉真公主物色好的玩物。唐朝公主一向如狼似虎,玉真公主当时也是三十多岁的“熟女”了,阅男人多矣。几个月后公主可能有点腻味了,又因王维不再愿意到床上侍侯公主,“私自”(未经公主同意)娶了妻子,于是玉真公主动怒,找个借口就把王维贬出京,远去山东济州做个看粮仓的九品小官——司库参军。这一贬就是四年半的时间。有一天王维终于熬不住,辞去了在济州的官职,潜回了长安。两人旧情复燃,鸳梦重温

李白和王维同岁,文才相当,但历史文献中找不到一星半点有关他们之间友谊的记载,答案就在这里,——王维和李白都是玉真公主的情人,既有这层关系,不争风吃醋可能有些不容易。成了“三角恋爱”。

李白有个致命的毛病,那就是嗜酒如命。李白曾在《赠内诗》里对妻子表示歉疚:“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太常妻说的是东汉有个叫周泽的官封太常,可能性功能有些问题,经常借口要洁身敬祖睡在斋宫里。他老婆跑去看望他,他怒骂妻子冒犯斋禁,把妻子关到牢里监禁起来。时人讥曰:“生世不谐,为太常妻”。李白可能因嗜酒如命,在这方面也亏待了妻子。故赋诗道歉。

在玉真公主那儿,必定也是美酒不缺。时常烂醉如泥的李白,在玉真公主眼里,肯定渐渐不如和她花间弹曲、镜前写真、黄昏联句、清晨画眉的“帅哥”王维好。

于是,玉真公主渐渐把感觉超好青莲居士李白晾在终南山下的“玉真公主别馆”里不管不问了。玉真公主贵为公主,住处自然不只一处,别墅有:玉真观、安国观、山居、别馆等等。玉真公主不愿意嫁人,出家为女道士是个烟幕。那能“缁衣顿改昔年妆”,过青灯黄卷下的日子?她的宫观之华丽一点不逊于皇宫,甚至尚有过之。当时就有大臣上书嫌太过奢糜。被冷落的李白,后来发了一通牢骚后还写了《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诗。

不知是诗起了作用,还是玉真公主对李白仍忘旧情。到了天宝年间,玉真公主又对王维渐渐疏远。王维一生情境清寂自苦,在妻子死后,孤居三十年不再续娶,实在罕见。有人说王维学佛,这学佛未必就完全像出家人一样完全四大皆空,白居易不也是一边诵经拜佛,一边左手搂着“杨柳腰”小蛮,右手抱着“樱桃口”樊素,其中的种种原因,不便揣测。我们只知道王维的心中一直是存在着一种苦闷的。“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不知王维是不是因为成了“小情人”这难以启齿的羞辱之事,他的内心才一直处在忏悔中,寻求着解脱。反正,这时候王维是去了蓝田辋川别墅和裴迪吟诗钓鱼去了,后来又被打发到榆林等边塞之地作侍御史,这才有了我们千古传唱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

而此时,在玉真公主的推荐下,玄宗宣李白入京,封他为翰林学士,并曾有“御手调羹,龙巾拭吐”之宠。但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整天醉得昏天黑地,天子都叫不醒,公主恐怕也叫不动他。不仅这样,李白不善人际关系,得罪了高力士等人,于是天宝三年,唐玄宗只好将他“赐金放还”。但玉真公主不同意,赌气对玄宗说:“那不如将我的公主名号也去掉吧。”玄宗有了杨贵妃在侧,顾及不上这个妹妹,于是听任她去除名号,散财修道。玉真公主于是真的离开京城,远去安徽宣城修道。

晚年李白独坐敬亭山怀念旧情,以诗寄情“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在这首诗中在意的不是在山,而是玉真公主也。玉真公主后来正是在安徽敬亭山上修炼,所以李白对着敬亭山,终日心驰神往。李白终其一生,都对玉真公主充满爱慕之情。这不,不求同年生,但求同年死。公元762年,玉真公主去世,时年七十多岁,葬于敬亭山。李白也于同一年死于敬亭山下的当涂县。

经这样解读,所有娱乐悦情因素都一一具备:名人大腕、三角恋、老少配、争风吃醋、养小白脸等等,能不趣味盎然。只是这些野史逸志,为历代“官书”所摈弃,可信乎。如是我闻,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