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命题作文:如果摄影是一张考卷

(2012-03-21 13:10:10)
标签:

源形毕露

摄影

杂谈

分类: 谈谈摄影和相机
    这是我昨晚临睡前想到的一个有趣的话题,在彻底沉睡之前缕了一下思路,确定了大概的提纲。当然,很多想法有些主观,对摄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凑热闹瞅瞅,这算是一篇自己给自己出的命题作文吧。

    不知不觉接触摄影有四、五年了,坦白说没学过摄影,买了相机以后,就像我当年接触电脑和软件一样,先各种选项尝试一遍,一通乱拍,然后从拍摄中发现问题并 想办法解决问题。所以尝试的摄影领域挺多的,拍人拍景拍活动拍静物。从自娱自乐到帮忙,再到收费拍摄,也算是个挺艰辛的过程,但是坚持下来了。言归正传 吧:

    @选择题:静物产品摄影
    考卷的第一部分都是选择题,无论单选还是多选,总归会有正确的答案混在里面供你选择。这有点像拍摄静物产品,灯光和相机参数以及拍摄方法相对比较单一,也 就是说你按照套路都可以实现。即使你没有拍摄经验或是拍摄技巧,也可以进行灯光摆放和参数调节的尝试,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种拍摄中,准确性和唯一性 要大于创造性,就像我们做选择题,之前复习可以一选命中,答案唯一,即使不复习,也可以通过abcd来进行尝试或是蒙选。

    @填空题:风景建筑摄影
    第二部分是填空题,比选择题增加了难度,不复习背题的话恐怕都不知道写什么。但也有些考生也许会急中生智,在横线上写一些创新的答案,即使答案不对,但创 新精神可嘉。这有点像风景类摄影题材,我们在用相机拍摄风景前,大多数人都会按照书上写的标准去准备广角镜头,拍摄时用小光圈,构图取景时应该遵循**理 论,或者是加个滤镜神马的等等,道理一堆。实际拍摄时像背课本,直接照搬。也有些摄友不怎么复习,任凭遇到任何考题,都按自己的理解来“填空”,这样的答 案属于自己,不属于老师。所以这样的片子也就属于自己,而非应付老师,天马行空,新意无限。

    @简答题:人像摄影
    上过学的人都知道,简答题也是需要之前的死记硬背。但往往按照书上背得一字不落写在考卷上也并非可以拿到满分。老师希望学生理解问题,配合书上理论并加上 自己的理解写出来,有些主观态度的东西,这样才能拿高分。这有点像人像摄影,理论的东西也很多,但是照本宣科往往会觉得乏味或千篇一律。也许只有拍出自己 主观的东西,才会博得眼球,在照片中多提现摄影师本身的态度和视角,是能够加分的。

    @论述题:纪实活动类摄影,比如婚礼、发布会、演出等
    论述题是最后的大题,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只是解释一个概念或是阐述一种理论,而是要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之前学到的所有东西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 这个实际问题要比之前的问题更加综合。如果说每个考生的选择、填空,甚至简答题的答案都一样的话,那么在论述题里,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不同,因为每个考生在 平时关注的东西不同,而论述题恰恰考核的就是考生的综合素质。这就有点像纪实活动类摄影,拿婚礼拍摄来举例,婚礼摄影中包括人物、静物和风景,甚至更多领 域的拍摄题材,它是一种综合的摄影领域。因为每个摄影师的生活阅历、审美、拍摄态度甚至价值观的不同,即使是拍摄同一场婚礼,不同摄影师的片子也是不同 的。当然,应付差事的不算。就像应付考试的学生在论述题时会把选择、填空和简答题里提到的概念直接照抄到论述题里,只为拿个基础分数。包括婚礼摄影在内的 活动纪实类摄影都是如此。

    @价格=分数? 价格=价值? 价格=市场?
    这又是个相互博弈的问题。按照以上的那些“谬论”来看的话,考卷的分数应该是等于摄影价格的,而且价格是价值的物质体现,无可厚非,这也是人们心中的普遍 认为。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商业拍摄中,有了市场,所以价格与价值往往没有直接联系,而价格直接与市场挂钩,有市场就有价格,没有市场价格就是0,即使价 值再高也没有意义。这就像一个分数很低的考生,走入社会这个市场以后,他的价格跟分数就没有直接联系了,而是跟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性格、机遇等有关。

    以上就是我关于摄影的一些主观粗略的想法和观点,个中滋味各自体会吧,态度因人而异~~我是个爱琢磨的人,琢磨不好,瞎琢磨。

    文:源形毕露


 
摄影作品分类汇总:
命题作文:如果摄影是一张考卷
     
命题作文:如果摄影是一张考卷
     
命题作文:如果摄影是一张考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