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是香港人把小户型、会所、代理等概念引入内地的,还有对一些大型物业的投资管理经验,可以说,从上世纪90年代内地房改制度之后,香港地产行业给了内地很多的支持与帮助。当年不少香港人来北京投资房地产业,比如西南四环的怡海花园、长安街上的东方广场以及称霸崇文门区域的新世界地产等等。金融危机后,香港的地产业开始复苏,不少内地的房地产企业纷纷跑去香港上市,在香港购买顶级豪宅的富翁也是越来越多。
此行香港看到了那些拥挤高耸的民宅,还有与写字楼比赛高度、又细得吓人的“鸽子窝”,还有像排骨一样,一大片又高又薄的板楼,惊叹其高度之余,更为那些密集度极高的窗户而好奇他们的居住环境。容积率已经严重超标,房价动辄就是5、6万,更有几十万一平米的豪宅,山顶上的房子就更贵了。

你分得清哪些是写字楼,哪些是老民宅,哪些又是新民宅吗?总之,都挤在一起,而且都超级高

这是香港准备改建的廉租房,没办法,老街区里尽是这样的房子,里面就像集体宿舍

在北京我习惯用这种角度拍写字楼,在香港,同样的高度,是民宅,很有意思

在车上拍的,吓人吗?!那高度,那窗户的紧凑程度
除了新住宅,连老住宅也如此强悍,很吓人
领教了香港的房子

又细又高的“鸽子窝”跟现代商厦的对比

狭长的小巷里,抬头便是如此景象

老街里的照片群

老房子
老巷子
下面同样是一些在老街拍的老房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