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源形毕露北京北京大学北大冬天旅游 |
分类: 谈谈摄影和相机 |
这是未名湖南侧的一个石椅,对焦点自然是石椅上帅气的字,大光圈中焦段拍摄,因为当时微弱的太阳光正好照在白色的石凳上,再加上大光圈的缘故,四周略暗。这样一来,重点突出了,再加上细节的刻画,画面很有感觉。
同样是未名湖旁,发现了区别于冷色调的暖黄色,所以用长焦端对牌子对焦拍摄。
这是一处小景,当时来了感觉就拍了。冬天人很少,左侧焦点对焦,同样是大光圈,尽量虚掉后面小路的延伸。
这张照片自己觉得拍的比较冒险,因为前景树枝不亮,背景又出现惨白天空,不过放到电脑里看效果还不错。右侧小黄叶和左侧虚掉的蜿蜒小路形成前后对比,表达了意境。
这是低头刻意拍摄的一个有意思的瞬间,这样的画面没有惨白的天空捣乱,也没有杂乱的光线干扰,非常适合在冬天去取景拍摄。
这是“未名湖”石碑背后的字样,俯下身子顺着淡淡阳光照射的方向按下快门,清晰的字迹以及碑面上的纹路都记录的很清晰。
这是长焦端拍摄的湖面上的芦苇,特意压低镜头,避免直接拍摄阴天的天空,只是通过湖面反射刻意看到天空,但是已经被湖面过滤掉煞白的情况。
这是一处老旧楼发现的一处角落,想必已经很久没有人来眷顾了。冬天拍这样的画面肯定更加凄凉,所以我把画面分成明暗两部分,来做对比。
这是大光圈拍摄的芦苇丛,中间的石柱是白色的,再加上阳光照射,它们自然是画面重点,中间点对焦拍摄,有四周暗一些的部分做对比,重点一下就突出了。
这是北大西校门进来后道路旁的长长的石墩,突然来了感觉,于是蹲下拍摄,避开白天;选择从南往北拍,是因为阳光照在石墩的南侧;还有就是,这个方向看过去,除了白色的石墩,其他位置都相对比白色要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