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草场地摄影季开幕了,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春日午后,在一个不围着转上三圈绝然无法发现的场所,在马爹利摇曳不定的甜美酒浆里,在主持人冗长的介绍声中。
其实,我是想说,开幕式还是很成功的,虽然损失了很多仍在外围转圈的观众,场地内依然挤满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尤其是有很多老外,以及很多艺术人士。
不过草场地摄影季和阿尔勒国际摄影节还是值得一提的。阿尔勒摄影节是国际上历史最悠久、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摄影节之一,在摄影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同小可。草场地这个地方,从2000年开始成为一个美术界和艺术界比较喜欢的地方,现在已经有几十家画廊和艺术机构聚集,艺术商业气息浓厚,各种活动和展览层出不穷。草场地和阿尔勒从去年开始联手,今年是第二届,是目前北京最受关注的摄影展,尤其对那些对摄影有追求的人来说。
说到对摄影的追求,我是没有的,不过我几个朋友都很有热情。对于摄影的看法,几乎人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我比较欣赏的是“情绪”。这个词的意思是,你要在照片中表达出自己的一些东西——喜悦、愤怒、懊恼、平静,都可以。重要的不是器材,不是曝光,甚至都不是构图,而是你的情绪。是你的情绪,不是拍摄对象的情绪。这是个很浅薄的讨论,但又深不可测,视乎你的态度和想法。
这个,我们还是继续记录摄影季吧。

荔空间也许是这次摄影展中最吸引我的地方,非洲人的生活中充满了原始的真实

而荔空间外面的一个大黑匣子则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这至少说明全世界人民都很有偷窥欲
既然谈到对摄影的思考,说些自己的感受吧。
这几年一路拍下来,按了不少快门,我是个爱自己瞎琢磨却不爱看书的人,算是野路子拍照片。起初也是对相机和技术一窍不通,迷信过exif信息,膜拜过摄影大师,试图效仿网上的后期教程,也加入过许多与摄影有关的qq群和论坛。因为没有系统学习和研读过专业书籍,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拍摄并不扎实,更没有信心参加过什么比赛,所以对于现在被称为大师、老师的叫法相当自愧不如。
我理解的摄影很简单,就是把自己的灵感记录下来。我不会刻意去了解摄影界的众说纷纭,也不懂相机镜头的历史和做工,所谓技术和技巧方面不过是慢慢摸索总结,并不精通。至于什么相机好,价格多少钱,应该去哪里购买和如何挑选,更是菜鸟级别。
有时候到一个环境里拍照,或者是拍一个人的时候,我会临时应景的有些感觉或是画面感,然后将这些拍下来。就好像我们听一首歌的时候,会突然在脑海里有了些模糊的画面感一样,相机只是一个工具。当然,肯定是价格越高越好。
如果说有什么可以分享的东西,那就是琢磨这件事。平时会看到各种影像的东西,静态或者动态的,每个人摄取的东西不同。但是在看这些影像的东西时,你关注和琢磨哪一方面,也许就会在那一方面有些长进。比如看电影,我不太在乎别人评价的好坏,每部电影除了明星、场面和剧情以外,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像精彩镜头的处理、构图、色调、人物情绪、服饰搭配、场景选择以及画面的切换等等,都是可以或多或少提炼些好东西的。包括看别人拍的照片在内,我也不会马上批评放弃,而是尽量从这里提取些可以补给自己的东西琢磨。
恩,就是这样。总之,如果你按照大师的设备购置一套,或者按照大师的参数同样设置,或者带着摄影理论法则去拍照片,真的会越拍越越觉得无趣,这不是摄影的捷径。
不过,我想妄言说一句,摄影对于初学者来说也许真的有捷径,那就是勤奋和坚持,这比看书捷径。
说的有点多了,又大谈特谈了。。。。有错误还请见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一样就没意思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