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谭·十八】诗之奇葩——骚体

标签:
古诗谭诗话骚体离骚 |
分类: 无声无色 |
【古诗谭·十八】诗之奇葩——骚体
—无心—
古诗中有一奇葩诗体,名曰骚体,又名楚辞体。
骚体源自屈原诗。屈原留诗共二十五篇,以《离骚》为首,西汉刘向名之为“楚辞”。
明《唐音癸籖》云:“诗自风雅颂以降,一变有离骚,再变为西汉五言诗,三变有歌行杂体,四变为唐之律诗。”此仅从时序而言尚可,而于体裁论则为无稽。骚体明显有别于风雅颂及汉唐诗,歌行杂体倒是有骚体遗风。
《诗经》有国风十五,而无楚风。有人谓楚国地处周南,故《周南》即有楚风,此谬也。周南虽地兼巴蜀,《周南》中或有楚地之音,然而并无以楚国为名之国风,故不能以《周南》论所谓“《楚风》”;另《周南》十一篇,其中并无类似后世骚体之诗,故其中是否有采自楚地之歌尚不能定。且彼时楚国尚弱小偏僻,王化勉强可及,甚或无风可采亦未可知。
春秋后楚国扩张,渐渐接近中原。越灭吴,楚东才定。待秦灭巴、蜀,楚无西患,国内升平,正盛之极而衰之始,《离骚》即此时间出也。
楚辞既有明显地域特点,杂有神仙鬼怪及民俗风物,可看作是战国时楚地之风。且楚辞依楚音而成,与中原诗歌迥然相异,一唱一嗟,每唱必嗟,真奇葩也。《文心雕龙》云:“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实在贴切。
司马公言:“《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刘勰言:“逮楚国讽怨,则《离骚》为刺。”皆云《离骚》堪与《诗经》比。
屈原后有宋玉。再后便汉时人仿《离骚》而作骚体,并沿辞成赋,致文诗渐分。
后世人作骚体,李白为最,或因李白身出巴蜀,与楚地相近,兼性情放达,其诗多不从律而任句长短,绝与楚辞神似。
(2021.6.9)
前一篇:【古诗谭·十七】打油诗
后一篇:【古诗谭·十九】杂体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