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与“见众生”
(2013-01-12 15:05:57)
标签:
杂谈 |
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终于上映,没想到,各种评价严重两极分化,有人顶礼膜拜,“画面如诗,直接壁纸。句句是词,小本狂记”,也有人大呼上当,“看到最后睡着了”。
这种矛盾的评价吸引了更多的关注,我特地跳了一个没有折扣的时间去看,放映厅满座。影片一开始,便是精彩雨战,短短三分钟的打戏,王家卫拍了一个月,拍到最后梁朝伟进医院。
武戏确实精彩,而且是王家卫式的,不是李连杰式,也不是甄子丹式,镜头画面十分华丽、诗意,给观众带来不少满足,看得出,王家卫酝酿17年、筹备8年、拍摄3年的作品是坚持了其一贯追求的。
可是,影片还没结束,就有一些观众起身离场。
武戏精彩,但文戏却让有些观众崩溃,叙事怎么那么乱啊,台词都是什么意思啊,一代宗师到底拍谁呢,梁朝伟和章子怡坐那儿对望半分钟是播出事故吗?……
王家卫没变,观众变了。
武戏和文戏,一以贯之,都是王家卫的风格,而那些缓慢的节奏、冗长的特写、重复的慢镜、克制到极致的台词,也都是王家卫,而叙事上的穿插、重复、错乱,更是王家卫的商标,没有这个,估计粉丝们都不认账呢。
当然,对于一些观众的不满,王家卫也有责任,他对影片下的功夫,他通过影片所表达的情感、理念,很多地方观众自己是看不出来的,需要一个单独的纪录片来讲解,不过,真要这么干的话,看电影这件事也就显得没意思了,和上课一样,完全跟着导演走了,缺少了观众自身的体悟。
所以,对王家卫的电影,你得慢慢感受、思索,必要的时候得多看两三遍。
有的电影就是这样,不是爆米花,而是一次精神探寻之旅,王家卫的慢节奏就是带领观众进入感受状态的催眠,像一种精神3D,将你拉进片中人物的内心。
自然,这么看电影很累,但是,看王家卫的电影,真得有点不怕麻烦的心理准备。
王家卫自己就不怕麻烦,甚至达到了强迫症的程度,赵本山大叔拍熬羹那场戏,天天在那儿熬啊,被烟给呛的,尝上一口的动作做了上百次,而且,本山大叔根本不知道拿东西到底能不能喝。
进入王家卫的电影世界,就等于进入了一段苦旅,梁朝伟和章子怡还算好的,虽然极为辛苦,但影片出来的效果很漂亮,宋慧乔和张震就比较惨,美女拍了一年,只留了6分钟,帅哥学八极拳学成全国冠军,最后也是配角中的配角。章子怡曾遗憾地说,那些舍弃的素材减一减,能再出四部不同的《一代宗师》。
王家卫的电影,从来都是王家卫自己的修行,在这条路上,他和武林高手一样,不断地探寻极限,始终走在“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宗师之路上。
为难的是观众,你要么跟着王家卫去同修一段,感受他所感受的,要么就干脆避而远之,重新选择成为观影的主人——我要快节奏、大场面、搞笑悬疑、120分钟无尿点,大部分电影都在绞尽脑汁地满足你。
因此,对于《一代宗师》,我心怀敬意。观众变了、时代变了,有些人却依然故我,不合时宜地做许多“无用功”,只为满足内心对极致永不满足的追求。就像宫二先生,王家卫留在了自己的时代里,他见了自己,也见了天地,但对于众生,却在见与不见之间。
“见众生”是一种超脱和悲悯,真要做到了,也便无趣,就像影片里的梁朝伟,内心顿悟,见了众生,手里却只剩下一枚纽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