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术》不会对你说
(2012-05-12 15:25:56)
标签:
杂谈 |
最近家里电视好像坏了,换十个频道,八个在播《心术》,几个电视明星银装素裹,整天在医院里穿梭。据说这是一部描写医务工作者日常状态、宣扬“仁心仁术”的片子,更有报道称,该片反映了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
不少人觉得,这部片子是来反映现实问题的,于是都来围观,想看看电视剧对医患关系怎么说,能不能表达出医患双方的心声,曝光行业黑幕,顺便把医改难题攻克了,等到电视剧播完,大家看病再也不难了,专家号随到随挂,各项检查随到随做,交费不用排长队,手术不必塞红包,医生有问必答,护士笑容可掬,黄牛党和关系户纷纷金盆洗手、立地成佛。
可惜,电视剧只是电视剧,医患关系它说不清楚,顶多是在患者大闹医院时,让海清扮演的美小护表现一下伶牙俐齿的台词功力,剧情也只能避重就轻,病人如果没有完美治愈,那一定得抢救无效,不能留下并发症、后遗症,更不能打复杂的医疗纠纷官司,否则电视剧就得拍上几千集。甚至于,对片中医生、护士的工作细节,观众也不能深究,海清的护士服短就短吧,霍思邈带着女演员参观手术现场就参观吧,电视剧不能当教学片看,据说有医生观众就过于认真,以至于看得七窍生烟,气呼呼地说这片子误导观众,医务工作怎能如此儿戏,为泡妞还能安排参观手术?以为医生是飞行员呢,动不动就带着女友飞上蓝天。
从某种角度来说,《心术》确实误导了观众,它利用了公众对医患关系的不满,以医患关系为诉求点,却又无法达到观众的期望,只能说是选题成功、操作粗糙却不乏讨巧,于是便横扫各大频道,赚得丰厚回报。
至于现实中的医患关系如何,凡是去医院看过病的人都知道,医患和谐很难,双方都是弱势群体,让两个都受委屈的人握手言和,逻辑上也不通。
患者从挂号起,就开始了一段噩梦之旅,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三件事——排队、交费、死等,被呼来喝去是正常待遇,如果还奢望什么尊严的话,非要找面承重墙撞死不可。医生呢,也不容易,患者摩肩接踵、应接不暇,出诊半天便足以体力透支、万念俱灰,遇到教育程度低的患者,有无数简单问题向他解释不清,如果碰到教育程度高的患者,更不幸,人家早就在百度知道上自诊了一百遍,有无数高深问题需要你解释解释,医生顿时回到了医学院的论文答辩现场,脑细胞成几何级数地牺牲。
去过几次医院之后,我和许多人一样,都已经患上了就医恐惧症,甚至有了寻访名师、潜心修行、以便练就不坏之身的念头,迫不得已时,自己运功疗伤,宁可耗去十年内力,也尽量不麻烦医生。
为了弄清楚医患双输的原因,我也咨询了一些国外友人,结果发现人家普遍比较幸福,就医选择多,公立私立互相竞争,而且名医都广开诊所,以至于有的地方甚至不可理喻地出现了争夺病人的局面,你要是去看个病,医院简直感激涕零,医生恨不得拱手以待。于是,对于我们的就医环境,不少外国朋友甚为不解:“中国那么有钱,既然如此供不应求,资本应该争着投资医院才对,医院多了,供需地位扭转了,患者地位自然就高了,怎么会长年累月地看病难?”
我很想严肃地告诉他们,其实我们也不傻,可是,一边医院不够用、医生累得要死,一边医学院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纷纷去卖药,这大概就是垄断的伟大力量,在垄断权力和垄断利益面前,挪动一把椅子,都可能爆发一场战争,当然,这是《心术》不可能告诉你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