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此而已的山楂树
(2010-09-15 21:12:17)
标签:
娱乐 |
记得在10年前的大学宿舍里,女同学们从中关村买来《情书》的光盘,给我们几个毛头糙小伙儿普及“纯爱”。
屏幕上出现柏原崇的时候,窗帘轻轻浮动,灿烂的阳光从窗外投射进来,强烈的侧逆光下,柏原崇半张精致的脸庞若隐若现,引得女同学们惊声尖叫,兴奋得几乎晕厥过去,不得不纷纷互相搀扶。
于是,我们第一次见识到了侧逆光烘托出的纯爱的威力。
纯爱电影的风潮从日本掀起,操场、草地、樱花树、质感十足的走廊、漆色斑驳的邮筒、午后温暖漫长的等待、小小便利店中的偶遇、温馨的自行车后座、以及,飘在透蓝天空的风筝……
在纯爱力量的带动下,韩国、台湾也陆续加入阵营,并且在清新淡雅的日系负片色调风格中各自“本土化”,韩国加入了一系列疑难绝症,台湾则融合了美丽岛孕育出的另类小性格。
等到我们的张大师兴高采烈地挥舞起纯爱大旗的时候,亚洲影坛的纯爱风潮已经消退变异了,在韩国导演郭在容让日本演员和机器女友纯爱过两年多之后,我们这里才长出一颗70年代的山楂树。
不过,我们这一次不能指责张大师不思进取。
在我们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如今的确缺乏纯爱生长的土壤,生存的压力、物质对人的异化、以及信念的崩溃让纯爱成为了奢侈品,年轻人们想投入地爱一次,却处处遭受现实的无情阻击,说起纯爱,大家就会想起“自行车和宝马车”,说起等待,大家的第一反应大概就是“骑着驴等马”。
所以,张大师搬出一棵30年多前的山楂树,恰是摸到了现实的痒处,中年人看了可以落泪怀旧,落泪后继续遗憾,年轻人看了可以排毒养颜,排毒后接着面对污浊。这很无奈,但除了无奈之外我们无能为力,张大师的山楂树告诉人们:我们也有纯爱……只不过留在了70年代。
很可惜,70年代也并非纯爱时代,“山楂树”恰恰告诉我们,当时谈个恋爱有多不容易,单一个阶级出身已经斩断了无数情丝,“组织”也是个大问题,每一个人都在组织的“关怀”下,即使组织批准,还有家庭干涉……等你下定决心突围的时候,却发现你只是洪流中的一颗沙砾,举目四望,无路可走。更可怜的是,很多人甚至从来没有突围的念头,他们追寻爱情的欲望被那个时代所压抑。那样的时代,实在配不上被称作“纯爱时代”。
过去和现在都难有纯爱,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在现实面前,如果中国电影开始走纯爱路线,那也许是跑偏了,这些影片大半只能依靠视觉撩拨,让观众看男女主人公多动人、多唯美、多波折、多悲惨,不过,这也会让人觉得很可惜,因为一切都发生在禁锢之下,却对禁锢只字不提,反而自我培养出了在禁锢中享受快感的趣味。
从某种意义上说,“山楂树”代表了一段试图冲破禁锢的爱情,这种为了争取自由和爱情、同现实进行的抗争会很有爆发力,至少比只牵个小手更能打动人,不过,张大师说了:不要提什么意义,不过是想感受一下返璞归真的东西,想让如今的电影观众感受下久违的纯真。
是的,“久违的纯真”,仅此而已,至于什么让纯真久违,就别提了。
这棵仅此而已的山楂树,也许又是一部可有可无的电影。
前一篇:乱
后一篇:《赵氏孤儿》要靠喂奶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