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西(35)D10博物院4.明清晋商

标签:
山西太原博物院明清晋商山川精英 |
分类: 行走中国 |
明清晋商
明朝初年(14世纪),山西商人以明朝北部边塞巨大的军事需求和“开中”盐法的推行为契机,开始经营粮和盐,渐渐崛起。其后不断扩大经营地域。二三百年间,足迹遍及全中国,采取多种经营,开拓对外贸易。“晋商”称富海内,名闻天下,成为中国明清时代最重要的商帮之一。
清道光年间(19世纪),晋商创办“票号”,构筑起了四通八达的金融汇兑网络,使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为一体,执金融界牛耳近百年。清末,晋商作为封建王朝体制下的民间经济集团,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巨变而走向衰落。
明代九边重镇。山西因为地处边界,反倒掌握了贸易机会。
盐池,历来盐是贸易的重要推手。
平遥日升昌记票号,中国第一家票号,创银行业之始。也就是我们在平遥没能进去参观的那一家。



日升昌创建人,雷履泰在平遥县城内的宅院。
晋商们的宅院,代表了一代建筑风格。

祁县乔家堡,乔家大院在中堂的模型。
太谷县曹家大院。
祁县县城渠家大院。
榆次常家大院。
晋商家庭的典型室内陈设。

太狮少狮屏风,清代。
砚池笔耕——袁旭临捐赠书画作品展
顺路参观了一个临时展览。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山西书坛自古名家辈出,有卫夫人的娴雅婉丽,有王远的超逸舒展,有傅山的古拙朴实。近现代以来更有卫俊秀、姚奠中、林鹏、陈巨锁等艺高德劭的书家巨匠。
袁旭临先生九岁习书,精研历代碑刻法帖,勤勉过人,既得家学浸润,又蒙名师指点,博采众长,学养深厚。其书风气象雄浑,端正大气,厚重温润。2020年,袁旭临先生精选近百件作品捐赠山西博物院,其中更包括《太原解放纪念碑文》原稿这样兼具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的厚重之作。此次展出其捐赠作品八十余件,题材丰富,书体多样,较全面地反映了袁旭临先生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


山川精英
玉,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古老而神秘的山川之灵,晶莹其质,典雅其色。人类文明中,唯有中国人赋予它至高无上的灵性,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高贵与神圣,被人格化而又超乎自然。如影随形七千年,至今不弃不离,玉崇拜深深地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礼俗之中。
历代能工巧匠,用鬼斧神工般的技艺,琢玉成器,并赋予丰富的内涵。祭祀神灵,与天地人神共语;佩戴装饰,彰显身份和品行;敛葬辟邪,希冀玉般不朽;陈设赏玩,追求高雅和富有;生活实用,享受愉悦和温馨。

石器时代的玉璧和玉琮。
玉人,西周,晋侯墓地出土。

西周的玉鹿和龙纹玉璜。

春秋时期的玉饰。
战国时期的玛瑙饰品。
战国时期的龙形玉佩。
明代玉带銙。
商代玉鹰,晋侯墓地出土。
青玉乳钉纹双耳杯,明代。
荷叶形玛瑙洗。清代。
青玉龙纹宝月瓶,清代。
青玉人物山水图山子,清代。

玉雕达摩坐像,明代。
玉覆面,西周,下葬时摆在死者面部。
晋侯墓地出土的玉覆面。
白玉嵌宝石描金碗,清乾隆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