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2019-07-09 11:32:23)
标签:

惠灵顿

国家博物馆

加里波利战役

开拓史

旅游

分类: 行走大洋洲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蒂帕帕Te Papa是新西兰国家博物馆的毛利语名字,在纪念品商店里转了一会才等到博物馆开门。因为正在举行秦始皇兵马俑的特展,所以到处可见兵马俑的海报。南方航空还在举办观展有奖的活动,奖品是到中国的机票。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博物馆里最显眼也是最热门的展区,是加里波利战役的展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很少受到外来侵略,参与战争的机会也不多。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加里波利战役是澳新军团不可磨灭的记忆,也是这两国曾经遭受的最大的战争创伤。

 

几年前在土耳其旅游时,我曾在恰纳卡莱遥望达达尼尔海峡对岸,那里就是这次战役的发生地加里波利。在一次大战中,协约国的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主张攻占达达尼尔海峡,进而攻占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掌控博斯普鲁斯海峡,从而控制战略通道,配合沙俄在高加索的作战。1915年初英国海军开始了在达达尼尔海峡的战役,但是首战失利,于是调用了澳新军团作为主力加入登陆作战。1915425澳新军团登陆加里波利,这一天至今被作为澳新军团日ANZAC Day纪念,是这两国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对手却是后来成为现代土耳其国父的凯末尔上校。双方都无法迅速突破,于是形成了艰难的战壕阵地的僵持。双方都伤亡惨重,但是协约国一方更难以为继,最终被迫在19161月成功地从战场上撤退。双方伤亡人数高达近50万。虽然一战的结局是协约国获得了最终胜利,但是同盟国土耳其在加里波利的胜利却挽回了很多面子。而凯末尔更是一战成名,成为伊斯坦布尔的保护者,获得了极高的威望,并在此基础上挽救了近乎亡国的土耳其,成为现代土耳其国父。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这个展区的布展相当有特色。根据几位真实士兵的照片,设计了几处战争中的典型场景,做成了有真人三四倍大的巨型雕像。人物估计是用蜡像技术做的,细致到每一个毛孔都极其逼真,相当震撼。

 

这是一位中尉的作战场景。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新西兰士兵的军装和装备。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战争态势。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难以战胜的对手。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一位上校军医。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战壕工事。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正在艰难进食的士兵。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很有趣的布展,很多能拉动的抽屉,拉开后能看到硌碎士兵牙齿的坚硬饼干和落满苍蝇的罐头食品。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工事中的士兵住处。还有全息影像,表现与土耳其士兵在战壕里的遭遇战。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正在使用重机枪作战的士兵。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哭泣的护士。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医疗船模型。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从血海中走出来的士兵。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从加里波利战役展览出来,下一个参观的是Blood Earth Fire展区。看名字不知道是讲什么,去看过才知道是讲述新西兰的开拓过程。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毛利先民使用的工具。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人类带来了很多外来物种并适应了新西兰的环境。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新西兰殖民者的家具。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在开拓新西兰的过程中,大量使用放火烧荒的方式来消灭森林。这也是这个展览名字的由来。这三张图,依次展示了人类到来之前的新西兰森林覆盖,12-14世纪毛利人到达之后的森林覆盖,18世纪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后的森林覆盖。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人类在新西兰的生产。新西兰的著名乳制品品牌Anchor也作为代表被陈列在此。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新西兰著名的羊毛制品。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参观完这个展区,出来在楼梯拐角处,陈列着这门铁炮。这门炮属于库克船长的船Endeavour号,这艘船在澳大利亚大堡礁触礁搁浅,为了使船体升高,抛下了大量重物。200年后这门铁炮被打捞出水。为了纪念1769年库克船长首次到达新西兰200周年,澳大利亚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新西兰。

行走新西兰(17)蒂帕帕国家博物馆-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