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美西(29) 羚羊谷-1
标签:
美国亚利桑那page羚羊谷狭缝式峡谷 |
分类: 行走北美 |
昨天风雪兼程,坚持要赶到Page住宿,目的就是为了能在今天去参观羚羊谷Antelope Canyon。
Page是位于亚利桑那州最北部一座不大的小城,羚羊谷是这里最为著名的旅游地,也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狭缝式峡谷之一(Slot Canyon)。美国西部这里曾是大量的红砂堆积地,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变迁,红砂被挤压成质地疏松,容易受到侵蚀的砂岩(Sand Rocks)。又经过雨水侵蚀,河流冲刷和风化,形成了美国西部独特的峡谷地貌。而狭缝式峡谷一般认为是暴洪冲刷和风化的结果,在狭窄的峡谷内砂岩被冲刷成流线形状,形成极为独特的光影效果,是著名的摄影圣地。包括windows的壁纸和屏保,就都曾采用这里的照片。
这里并不是国家公园,因为这里不属于联邦政府的地界,而是纳瓦霍印第安人的保留地。纳瓦霍族最近大大的出名,是因为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那部二战电影《风语者》,太平洋战争中为了防止密码被破解,美军采用了独特的纳瓦霍语来作为军中通讯工具,而招募了一大批纳瓦霍人作为通讯员。印第安保留地通常比较贫瘠,又缺乏工业,羚羊谷这样著名的景点就成为保留地重要的经济来源,门票比通常的国家公园要贵很多,而且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游客自行参观,只能参加当地的组团。
当地的狭缝式峡谷有好几处。最出名的是上羚羊谷,类似于长城中的八达岭,去这里的游客是最多的,其次是不远处的下羚羊谷,游客相对少一些,但是据说里面风光更好一点。此外我还见到了Antelope Canyon X和Cardiac Canyon的宣传页,风光大同小异,但是相对偏远,名气也小,去的游客不多。我分别预定了上羚羊谷和下羚羊谷的参观。
昨天一天天气都不好,今早看头顶是蓝天白云,不过远处四周还有很多乌云。参观羚羊谷最重要的就是光线,看来我们运气还可以。
这是我们住的速八酒店。
出发向羚羊谷驶去,一路都是典型的美国西部风光。
前面不知道是什么工厂,立着三根高大的烟囱在喷云吐雾。羚羊谷就在那里不远处。
我报名参加的是Navajo Tours的上羚羊谷上午九点团,参观时间约一个小时,这样还有时间去参观下羚羊谷。实际上越接近正午,峡谷内光线越好,所以接近正午的团收费也更高一些,专业的摄影团也只选在正午左右去参观。
早上的空气还是很清冷的。让我有点意外的是,Navajo Tours是专营上羚羊谷的旅行社,感觉规模应该很大,可是实际上这里连一间屋子都没有,只有个棚子。外面风很大,我们只好坐在车里等待。收费的时候连POS机也没有,只能收现金,这在美国也是比较罕见的。
这是游客们乘坐去往羚羊谷的车,这里离羚羊谷还有五公里的距离。冬天还好,夏天这里会晒死人,据说曾发生游客徒步前往发生中暑的事情,所以现在游客只能乘坐这种改装的加了棚子的皮卡车前往羚羊谷。
到了时间,导游召集包括我们的十来个人上了车。除了我们一家,还有一对来自于凤凰城的华人,还有三五位来自于瑞士和法国的游客。导游说我们这是一个国际团,一个美国人都没有。我们说那你呢,他说我是墨西哥来的。我原以为这里的导游都是当地印第安人,因为要为当地人提供就业机会,没想到印第安人也会雇佣墨西哥人。
皮卡车载我们去往羚羊谷的入口。一路驶过的沙地,看起来就是河道。
这里就是上羚羊谷的入口了。可以想象洪水从另一端穿过这道窄缝,冲往下游的情景。
进入羚羊谷,里面不同光线下的景象变化多端,让人赞叹。用语言描述,远不如看几张照片。
参观羚羊谷需要组团,也是很有道理的。安全是一方面考虑,另外也是为了不互相干扰,不影响参观体验。每个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这样不会使狭窄的峡谷内过于拥挤。而且来这里的游客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拍照,彼此有一定距离可以使大家的取景余地都很宽绰,不至于为了拍一个好角度等上很久。这种组织方式还是很赞的。我们参观的时候人不是太多,不知道这个季节算不算是淡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