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新藏(63)D18 喀什.香妃墓

标签:
旅游新藏线喀什香妃墓古尔邦节 |
分类: 行走雪域 |
对来到喀什的内地游客来说,香妃墓是一个必去的景点。凡是看过《书剑恩仇录》或者《还珠格格》的人,对香妃应该都是相当熟悉。
香妃名伊帕尔汗,是喀什当地政权首领的孩子。她的家族统治喀什噶尔数百年,期间与清政府且打且和。乾隆二十年平定准噶尔叛乱,清军解救了喀什噶尔领主的两个儿子,大小和卓。但是两年后,这大小和卓又反清叛乱,再次被清军扫平。家族中有若干不愿依附分裂势力的成员,配合清军平叛,其中包括香妃的哥哥图尔都。平乱后图尔都被封爵,并将妹妹献给乾隆联姻,以示友好。
香妃27岁进宫,一路被升为容妃。因为乾隆的皇后和皇贵妃死得都很早,容妃在后宫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乾隆53年,容妃在55岁的时候去世。死后尸身被归葬于喀什的家族墓地。关于香妃的墓地,有几种传说,一般有清东陵,喀什,陶然亭三种说法。有传说乾隆不舍得送归香妃,用檀木雕了她的尸身送回新疆,而实际上葬在了清东陵。
我们在老城边的小广场这里,叫了一辆出租车去香妃墓。路程大约往郊外走5公里。维族司机告诉我们,满街的待售羊只,最便宜的一两千元,贵的要三到五千。
香妃墓景区的大门。

售票处里挂着这张著名的香妃戎装像。流传的香妃像主要有两张,一张是旗装,一张是西式戎装。这幅画传说是郎世宁所画。但实际上现在都已被证伪,首先无证据说这是郎世宁的作品,其次画中女子现在学术界基本公认与香妃无关。不管怎么说,这幅画已被接受为传说中的香妃形象。
香妃墓实际上是阿帕克霍加麻扎。去过土耳其,知道霍加是学者尊称,麻扎是墓,阿帕克是喀什领主家族的祖先。这里实际上是整块的圣裔家族墓地。香妃墓只是其中一座不起眼的而已。
通往正殿的小门。
墓地的主体建筑,就是这一间大殿,外表镶着绿色的琉璃瓷砖。里面有58座墓穴,埋着家族里72位显贵。坟墓的形状和在土耳其见到的有些像。大的墓是男子,小的墓是女子。很多墓上都蒙着彩色的绸缎。入口一侧还有一架马车,据说就是运送香妃尸身回喀什的车子。
在殿外,有一大片露天的坟墓。

正殿入口处的浮雕图案。

这个角度据说是最佳取景角度。有两位漂亮的维吾尔姑娘,打扮成香妃的样子,配合游客合影。
在香妃墓一侧,是加满清真寺,也是整体墓园的一部分。
也许因为这是在景区内部的原因,清真寺内空空荡荡,没有什么人。喀什的旅游感觉很受影响。游客数量也不多。




在景区入口一侧有一间礼拜堂,有漂亮的柱子。
快要出景区的时候,碰到有导游带了一团人进来。我又跟着走了一圈蹭听讲解。在正殿里确认了在后排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小墓包,上面蒙着黄色丝绸,就是香妃墓。
从这里出来的时候,也许是到了祈祷时间。寺里的阿訇走上高高的架子,高声颂起了宣礼词。引来游客一顿照相。

香妃寺外面是浩罕村,在村子里随便闲走了一圈。
来香妃寺的时候是打出租来的,回去倒是个麻烦。看来游客数量的确不多,连在这里等活的出租车都找不到。我和J同学决定随便上一辆公交车,只要先回到市区内就好。好在郊区车上人不多,我们都有座位。回程的路上经过喀什的大巴扎,我们把相机伸在窗外,开始了一顿街拍。节日前夕,街上还是相当热闹的,到处是卖羊和买羊的人群。




大巴扎对面街上的店铺,这一片都是卖地毯的。

在一位维族小姑娘的指点下,我们在市中心下了车。下车就见到一家特色冰淇淋店,进去一人吃了一份维吾尔特色的冰淇淋。
沿着宽阔的大街往回走不远,就是喀什的人民广场。这里有一座新疆著名的毛主席像,是文革时期从内地运来,在本地拼装的。广场很大,是喀什地标之一。广场上还修了几座桥,让人想起天安门前的金水桥。



广场一侧的“放心牛羊肉”直销点。也是为低保户提供肉类的保障点。古尔邦节买不起整只羊的人家,也许就在这里买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