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埃及(23) 埃德福神庙

标签:
埃及埃德福伊德富荷鲁斯尼罗河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行走中东 |
在游船上睡了一觉,醒来,船已经停靠在埃德福码头了。
今天一早要去参观埃德福神庙,按照阿什拉夫的安排,今天我们要赶个大早,趁着游客不多天气凉爽,先去参观,回来之后再吃早饭。于是早上6点半,我们就已经站在岸上了。码头边的马路上,一股马粪味,一大票赶着马车的努比亚人围拢上来招揽生意。我们要去的埃德福神庙离河边有些距离,需要坐马车前往。
马车车夫一路表现殷勤,嘴里一直念叨Bakshishi(小费)。阿什拉夫再三叮嘱过,小费他会统一给,所以我们没有搭理马车夫。于是他拉下脸来,再不理我们,把马车赶得飞快,似乎想尽快结束这单生意,摆脱这几个小气的中国人。
Edfu,是一座小城,地图上大多标做“伊德富”,我还是喜欢叫做“埃德福”。在马车上穿过这座小城,看着它从睡梦中醒来。
埃德福神庙,是一座专门供奉鹰首人身的荷鲁斯的神庙,和在阿斯旺看到的菲莱神庙,以及科翁坡神庙差不多,都是建于最后一个法老王朝的托勒密王朝,最初由托勒密三世兴建,由埃及艳后的父亲托勒密十二世重加装饰。
这座神庙号称是最后一座完全按照古埃及传统造成的宏伟神庙,在托勒密时代,埃及已经进入希腊罗马时期,古埃及建筑风格已经不太流行了。在大约1800年后,200年前,这座神庙已经完全被泥沙掩盖,屋顶也在地面之下,法国学者马里埃特组织了考古发掘,将这座神庙完全重现。就建筑完好性而言,这座神庙也号称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埃及神庙,为古埃及文化研究提供了许多资料。
我们来到神庙门前时,还没有开门,门前挤了黑压压一大群游客。看来想赶早的游客还是相当多的。
大约七点,大门打开,游客经过安检进入。
从景区入口,走到神庙还有一段距离。看右侧的高处地面,那里是现在城市的地面,基本可以想象,这座神庙是如何被千年泥沙所埋没的。
在接近神庙之前,先要经过这座“罗马接生房”。和菲莱神庙一样,这种“接生房”应该是献给伊西斯和奥西里斯之子荷鲁斯的,荷鲁斯出生在尼罗河沼泽之中,后来成为人类统治之神。法老组织一年一度的纪念荷鲁斯诞生的仪式,以示自己是荷鲁斯的传人。
这座接生房的特点,是墙壁上的壁画仍然保留着鲜艳的颜色。而四周石柱的柱顶,刻着贝斯神的形象。贝斯是古怪而善良的侏儒,能够驱赶邪恶,保护分娩的妇女。
走过接生房,就是神庙高大的塔门。
巍峨的塔门上方。
门两侧,是传统的形象:法老一手握着众多俘虏的头发,另一手持武器给俘虏以重击,并把俘虏献给荷鲁斯,荷鲁斯则赠给法老象征胜利的武器。
在塔门前,立着两尊傲然屹立的鹰,这就是荷鲁斯的化身。我猜想,这两座雕像头上的王冠都已经损失了。
走进塔门,是一座宽敞的献祭庭院,三面都是柱子组成的围廊。
在神庙主体的入口处,两座鹰的雕像只剩下了一座,但是保存完好,王冠也完美无缺。
进入神庙正殿,一如其它神庙,几乎没有阳光,完全靠灯光照明。
进门是两进的多柱大厅。
神庙正中的圣殿只有一个入口,用栏杆拦着,游客都挤在栏杆前面,都急着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看看里面都是什么。
这座圣殿中,祭坛之前,摆放着一座三桅帆船的复制品。在节日时,人们将荷鲁斯的神像放在这座三桅帆船上,抬着游行。
在中心圣殿四周,有很多小房间,都是各类神灵的圣殿。
在周围则有一圈狭窄的走廊。神庙里墙上几乎所有地方,都刻满了壁画或者文字。
阿什拉夫带我们从正殿的侧门出去,有一间小小的偏殿。
墙壁上,混在象形文字中的荷鲁斯鹰。
这座偏殿斑驳的屋顶,是阿什拉夫带我们来看的重点。这是一个彩色的天空女神努特的形象。天空女神努特下半身布满星星,她每天晚上把太阳吃下去,早上再生出来。后来在卢克索国王谷的法老陵墓中,会经常看到努特的形象。
回到主殿里,四周墙壁上有很多精美的浮雕壁画。
这是排队接受法老献祭的各路神仙。法老献祭的东西有些奇怪,不太记得阿什拉夫是怎么解释的了,不知道是一种香薰,还是什么别的。
这是法老捉了俘虏,捆绑了献给荷鲁斯。人物面孔全被凿毁,推测这是罗马帝国基督教流行的时候,为了摧毁异教徒的形象崇拜而为的。
荷鲁斯率领的一队神仙。也许包括了法老及其家人?
在主殿一侧,有一处楼梯,可以一直通往上一层,但是尽头有一处栅栏门锁住,游客不得通行。
在祭坛之前的献祭厅里,墙上有一幅尺寸很大的壁画。描写了节日时,人们将荷鲁斯的神像放入三桅帆船,然后抬着游行的场面。
在献祭厅一侧,有一处叫做“实验室”的小屋。墙上刻满了象形文字。
之所以叫做实验室,是因为这里详细刻画了如何制造香精,并用香精作为祭品奉献给神灵的事情。
走出主殿,在主殿和围墙之间有窄窄的过道,四周墙上都密密麻麻刻满了壁画和象形文字。其中低处的很多笔画都被凿毁,看上去应该是基督教徒干的事。
在围墙底部,有这样一处地下通道,走下去能看到是和尼罗河水相通的。这也是一处尼罗河水观测点,用以确定收成和税收。
主殿后面和围墙之间。能看到高处伸出的排水孔,很像是故宫里的龙头。
四周墙上的象形文字都很精致。找到了一个精致的圣甲虫图案。圣甲虫就是屎壳郎,古埃及人看见它们成天推着圆球走来走去,认为每天太阳的升起落下也是它们推动的,从而视为神物。在电影《木乃伊归来》里面,圣甲虫被描写成了会钻入皮肤的恐怖之虫。
满墙的象形文字,据说记载了历代法老来此祭祀的经过。可以看到下面还有很多空白的椭圆形漩涡文字(Cartouche),那是留给以后的法老名字用的。
侧面的墙上,刻画了荷鲁斯在船上与自己的叔父塞特搏斗的场景。塞特害死了自己的兄长奥西里斯,伊西斯拼凑了他的尸体,做成木乃伊使之复活,并帮助儿子荷鲁斯打败了塞特。这里塞特被描绘成小猪一样的河马,被荷鲁斯斩于矛下。可惜人物的相貌都被破坏掉了。
主殿与围墙之间的“一线天”。
再回到主殿前的庭院,正是光线最好的时候。
又乘坐来时的马车回到码头,车夫一路上又不停地“Bakshishi”索要小费,还是没理他。
在码头上,有小孩子兜售矿泉水,一路围着你转。只要你不理他,他自己会一路不停地降价。降到最后,我觉得他的价格相当吸引人了,于是买了三大瓶。小孩子又装作没讲清楚的样子想少给,我见状要把钱收回不买了,于是他只好如数付货。在埃及和小贩讲价,是一件既可气又可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