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澳洲行记(4) 04.19 Alice Springs

(2010-06-11 01:09:08)
标签:

澳大利亚

旅游

文化

杂谈

澳洲内陆

分类: 行走大洋洲

会议结束,开始我的自助旅行。

今年选择目的地颇为为难,因为在Perth周围实在没什么有意思的地方。自助旅行,我优先考虑那些著名风光,而国内的旅行团又很少涉足的地方。同时希望尽量亲近自然,抓紧时间消费所剩无几的青春。

还记得旅游卫视的澳洲旅行排行:(10.澳大利亚动物园;9。悉尼歌剧院;8。袋鼠岛;7。悉尼邦迪海滩;6。弗雷泽沙滩;5。攀登悉尼海港大桥;4Uluru/Ayers巨岩;3。大堡礁;2。与鲨鱼同游;1。澳洲内陆终极探险)最终决定去澳洲内陆看Uluru巨岩,把排名第一和第四的两项一并玩了。

Uluru远在内陆,离任何一个澳洲城市距离都很远,几乎不可能“顺路”去玩,只能专程。反正Perth周围也没什么值得“顺路”的,索性就“专程”去内陆野营吧。

 

机票在国内就在网上用信用卡买好了(300+345澳元)。从Perth坐中午的飞机,飞往Alice Springs

 

Uluru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大概是Google Earth上仅有的建有三维模型的自然风光。在来之前,已经在Google Earth上飞越过许多次了。但是从飞机上飞过这块巨岩,如此清晰地见到这块真实的奇观时,还是很激动。

澳洲行记(4) <wbr>04.19 <wbr>Alice <wbr>Springs
这一内陆地区叫做Red Center,红土中心。因为土壤富含铁矿,而呈现锈红色。从空中看,一片片通红的土地,嵌着大片花白的盐湖。隆起的山脉被河流和风切割,看起来就像地面上隆起的怪兽的脊骨。

澳洲行记(4) <wbr>04.19 <wbr>Alice <wbr>Springs
 

Uluru直到1872年才第一次被欧洲探险者看到。当时英国人已经在澳洲海岸上建立了几个城市,但对内陆还一无所知。到1870年代,才开始做纵穿内陆,从阿德莱德到达尔文的探险。1873年欧洲探险者才第一次登上这块巨岩,并用赞助这次探险的南澳大利亚州首席秘书Ayers的名字命名这块巨岩。此后一百多年间,这块巨岩一直以Ayers Rock 艾雅斯巨岩的名字闻名于世。随着对土著文化的反省,对许多地名开始重新用已经叫了上千年的土著名字,于是这块巨岩越来越多被称作 Uluru Rock 乌卢鲁巨岩。

这块巨岩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巨岩(Monolith),不过这种说法在地质学上似乎还有争议,西澳州的另一座山似乎要大得多。从地理位置上说,它被称作澳洲的心脏,还有种说法说它是地球的肚脐。他的位置在南回归线往南一点,说它是肚脐,倒颇为形象。

 

Alice Springs对我来说一直是个很神秘,很向往的地方。这个地名通常孤零零地单独标注在澳大利亚地图中央的显眼位置,早就在地图上注意到,一直难以想象位于内陆腹地的这个小城会是什么样子,现在终于可以亲眼见到了。

Alice Springs人口约两万七千,已经是内陆最大的城镇了。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广州的纬度,下了飞机就感受到这里的热度,气温大约30多度。


从机场打车到YHA入住。廉价旅馆住过一些,但是如果说是真正算是青年旅馆的,这次是第四家,以前三家分别是在丹麦哥本哈根,美国纽约和新西兰皇后镇住的。青年旅馆这种轻松随意的气氛很让我喜欢。

澳洲行记(4) <wbr>04.19 <wbr>Alice <wbr>Springs
YHA的好处是地理位置非常好,出门就是城里的步行商业街Todd Mall。澳洲的Perth与北京同一时区,Alice Springs却比Perth早一个半小时。这还是我头一次经历半小时时差,很有意思。按照当地时间,我们在Todd Mall闲逛时,已经下午五点多了,商店基本全都关门了,只有少数商店还在营业。

澳洲行记(4) <wbr>04.19 <wbr>Alice <wbr>Springs

澳洲行记(4) <wbr>04.19 <wbr>Alice <wbr>Springs

在街头能看到一群群的土著。有的在摆卖自己的画作,更多的在无所事事地闲坐。据说Alice Springs 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土著。因为各种原因,澳洲的土著大多生活比较贫困,另外据说Alice Springs城里的很多土著都是被从各自部落里赶出来的。

澳洲土著(Australian Aboriginals)与新西兰毛利人完全不同,毛利人属于太平洋玻利尼西亚人种,皮肤更接近于黄种人。而澳洲土著据说几千年前从东南亚迁来,应该算是棕色人种,但皮肤之黝黑不亚于非洲黑人。而土著还没有非洲黑人让人舒服,因为他们不仅长得丑,而且面相凶恶,(尤其是女人)让人本能地想离他们远一些。以至于我连给他们拍照的胆量都没有,生怕惹着他们。

我对澳洲土著一直没有好感。对他们最早的印象来自于在俄罗斯时。在圣彼得堡涅瓦河畔有一座奇特的博物馆,有个德文名字叫Кунсткамера。那是彼得大帝建立的,收藏当时的一些奇异东西,如当时俄罗斯最高巨人的骨架,双头山羊标本等等。后来逐渐演变成类似于自然历史博物馆。当时在那里看过新几内亚被制成木乃伊的部落酋长的头颅之后,转过来就是关于澳洲土著的介绍。一张照片上,澳洲土著还不具备制作纺织物的能力,天气冷时,一名妇女把一条活狗搂在腰间,用以取暖。这张照片给我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我长期认为,澳洲土著是很不开化的民族,文明程度仅比巴布亚新几内亚吃人部落略高一些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澳洲土著还是有两样东西是很不错的发明,一是Boomerang,中文叫做飞去来器,或者回力镖;一是独门乐器Didgeridoo(Didjeridoo)。这种乐器是用白蚁蛀空的桉树树干制成的,声音变化多端,不亚于现在的电声乐器,与澳洲内陆的辽阔的荒野风格非常搭配,我很喜欢。

澳洲行记(4) <wbr>04.19 <wbr>Alice <wbr>Springs
Alice Springs虽然城市不大,设施很全。从五星级酒店到各式快餐店一应俱全。按照常识,有麦当劳,肯德基,就一定会有中餐馆。按图索骥果然找到一家“东方美食”中餐馆,门面不大。进门却发现收银和服务员全是白人女孩,一个华人没见到。再三询问,从后厨才有一位华人妇女现身。原来她是新加坡来的,只是替越南来的华人老板看家。问了一下,这座小城只有三家中餐馆,华人大多是东南亚来的。也许这里的气候很多华人不适应吧。

看白天天气这么热,担心晚上睡觉会很难熬。不过这里是典型的内陆气候。太阳下山后,气温迅速下降,到半夜温度只有不到20度,甚至觉得有些凉了。

澳洲行记(4) <wbr>04.19 <wbr>Alice <wbr>Spring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