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世界游记(2) 04.13 基督城

标签:
旅游基督城新西兰 |
分类: 行走大洋洲 |
会议地点在新西兰第二大城市,也是南岛最大城市Christchurch。中国地图册上标作“克莱斯特彻奇”,但绝大多数华人都根据意译而称其为“基督城”。
基督城是著名的花园城市,也号称是英国之外最像是英国的城市。新西兰全国一共才4百万人口,基督城只有30多万人。
下了飞机,一走出候机楼,第一个震撼的感觉就是城市里极其清新的空气。从机场进城的Memorial Avenue两侧算是富人居住区吧。住宅与美国的住宅大体类似,但是很少看到2层以上的住宅,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且一路上走来,几乎看不到完全一样的住宅。屋前屋后很多都种上了鲜花,不愧是花园城市。
既然城市叫做“基督教堂城”,那么最著名的地标建筑当然是市中心Cathedral Square上的大教堂。我入住的Heritage酒店就在大教堂后面。放下行李,就急忙跑到教堂广场上转一转。
新西兰历史不过100多年,1770年库克船长首次抵达这里,直到19世纪50年代,欧洲人才开始在这一地区移民。英国人先来一步,法国殖民者满怀希望来到时,才发现来晚了。但是一部分法国人还是留了下来,在基督城不远处的Banks半岛上Akaroa地区建立了有法国风情的小镇。
与澳大利亚不同,澳洲是英国用来流放囚犯的地方。而新西兰则是英国圣公会选择的准备建立宗教世外桃源的地方,所以在基督城首先建立了大教堂,只有品德高尚,经过教会挑选的人才能移民到此。讽刺的是,许多年后,澳大利亚却比新西兰更为发达。
基督城城市不大,多数的名胜景点都集中在市中心15-20分钟步行范围内。IBM当地分公司的大楼就在大教堂的一侧。Avon河(有译作雅芳河)从市区静静流过。新西兰正进入仲秋季节,常看到满树灿烂的金黄,在清亮的阳光下闪闪发光。
晚上是Welcome dinner,市中心的Hagley Park号称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市内公园,在这里的的一处大草坪上搭建了好大一顶帐篷。在草坪上有鸡尾酒会,有踩高跷的艺人和扔火把的杂耍艺人助兴。一如往年,活动主持人还是请的吴大维。在帐篷里坐定后,举行了毛利人传统的迎宾仪式。各级老板致词后就开吃。
新西兰烹调的食物继承了英国食物难吃的特点,味道很差。但是总结下来,新西兰有几样东西是非常美味的:一是著名的奶酪和乳制品,二是牛肉和羊肉,嫩而多汁,三是生蚝(牡蛎),无污染,味道鲜美,四是当地水果,来自大自然,清爽甘甜,一些苹果的品种国内没见到,味道远远好过国内最多的红富士。
市中心不远处有一座赌场,不出所料,那里是中国人夜生活最爱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