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艺术作品门可罗雀,未必是你的错》
(2018-04-29 21:43:28)分类: 非诗歌 |
你的艺术作品门可罗雀,未必是你的错║看错河《诗想家》的艺术社会学
作品的艺术创作过程,尤其诗歌,就是一个人的事情。但一旦作品进入了社会消费的环节,比如评价、传播、经济变现,它就成了文化消费品,带有产品的属性。
既然是消费品,参与复杂的社会过程,那么它就必然要遵循社会消费的规则。在错河的《诗想家》这部书中,包含了艺术社会学的探讨。
下面,就让我们列举书中的部分社会学模式分析,来看看到底你的艺术作品无人问津,到底是谁的错。
一、双椅效应
这也是一个艺术的评价、经济评估的模式,我称为“双椅效应”。
假设一个人安静的公园里,如果并排设有两张长椅,因游客较少,都会落满尘土。
而一旦某个人把其中一张长椅擦干净去坐,往往后来的游客们就会自然而然地选择坐过的这张长椅。因为不需要再去费力的擦拭。另一张长椅也就会被长期闲置,尘土越来越厚,更加鲜有人去坐。
只有下一场大雨,冲去了两张长椅的尘土,那么人们才会重新随机去选择坐两张椅子,不会再有侧重。此时两张椅子才会暂时被平均的使用。
直到因为落满灰尘,又再次循环这个过程,成为一种定式。
很多艺术作品本身,相对于同时代、同类型的作品,并没有更多的优势。往往是同一水准或级别的。但是,往往他们获得的赞誉和兑现的利益,却天壤之别。除了那些可控的因素导致外,更多的是因为我们这些偶然的,不具实质逻辑的艺术消费行为的癖好,最终形成了这种差异。
二、灌溉效应
对于社会的评价体系,我个人总结出一个“灌溉模式”。
即:社会总会按照固有的模式来评价作品,而大多数创作者也遵循这个惯性要求。这样艺术领域就如同一块已经开垦过的田地,被这些评价深入,传统的审美观念形成有固定的灌溉沟渠的系统。因此它会作为一块熟地出现。评价本身往往通过这些固有的沟渠系统,均匀的对作品灌溉,所以这些遵循惯性的作品会长势良好。
而艺术的创新甚至革新,一旦超越这些系统,往往就如同一块未开垦的土地,可能它非常的肥沃,有可能比那块熟地更容易获得丰收。但因为与社会评价脱节,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灌溉系统,因此反而无法丰收。
这是因为,在没有沟渠支撑的情况下,这块处女地本身可能坑洼不平,如果被各方以旧有的方式进行评论,类似性地灌溉,不仅不会得到丰收,反而适得其反。这块土地会因为坑洼不平,灌溉只能导致干旱的地方更为干旱,而低洼的地方会更加湿涝。也就是作品的优点,难以突出,而缺陷反而更为明显,被抓住不放。最终这块良田,会被误解成为是本身不够肥沃。社会评价也就因此会变得更为苛刻。
这就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它使艺术的发展被大大局限和阻碍。
这个模式的意义,在于作者可以用更多的方式,让作品风格更成熟、更易被人理解。尽量尊重公共理性中最基础的内容。因此使作品背后的意识更为成熟、明确。这样便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良好的渠道,建立灌溉系统,从而更好的引导评论深入。另一方面,也希望评价者们,能够不把自己的固有观念去覆盖作品,同步性、创新性的理解,并促成艺术的革新和革命。
唯有如此,才会形成艺术创作与评价之间的良性循环。
三、秃头效应
这与艺术作品的评价、以及经济估值模式有关。抛却纯粹经济学计算角度不言,我提出“秃发效应”。
即:在艺术作品产生后的当下,艺术作品有如发型。只有符合当代的公众审美倾向的人,也就是头发健全的人,才有发型可言,可以被正确估值。
而一旦不接受当下完整的社会审美体系,作品就有可能被定义为谢顶,或者斑秃。再怎么修饰,也只是为了掩盖缺陷,构成不了一种发型。因此很难被正当承认其传播与经济价值。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因为作品的艺术步调不一致,导致该艺术作品完全脱离了所有的公众审美体系。因此该作者的作品,不再具有任何依附性,就像完全掉光了头发,而成了彻头彻尾的光头。
当艺术的时代革命发生时,已经过去的那个时代的审美原则,也已经被彻底废弃。最终导致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作品的发型都是过时的,老旧的。就像清朝的辫子。
此时,被忽略的作品却具有了人们认可的一种经典的通用发型,即:光头。它反而被留下来,更为突出,更能被人们革新的状态下的所接受。也更易于识别。终于,作品被挖掘出来,以更高规格重新来评价作品,评估价值。甚至成为一个新的艺术时代的引领者。
这种模式,既和人们的价值重建有重大关联。但我的侧重点在于进一步强调和解释被时代错过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比如杜甫或者梵高们背后的原因。
那么,你会是下一个梵高或者杜甫吗?
以上这些社会消费的模式,或许有助于你进行判断。有些错误也许真的不是作者本身的问题导致的。
等等。
但无论你是不是梵高或者杜甫,或许还需要证明。但至少有一个问题你现在就可以回答,也就是,你在个人完全能驾驭的创作中,能否体会到充分的幸福,能否让这种幸福感使你可以自满自足的继续下去?如果是,那好了,问题就简单的不能再简单。
那就是,继续按照你的艺术观念创作下去,如果它足够有艺术含量,就交给社会本身去纠错。纸终究包不住火。
2018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