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2008-02-02 15:11:16)
标签:

非洲

肯尼亚

东非大裂谷

纳库鲁

鹈鹕

旅游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早上从sopa lodge出发离开马赛马拉,今天要赶往纳库鲁湖国家公园。

为了省旅途中的一顿午饭,PETER计划我们要在中午赶到nakuru lodge吃酒店免费提供的午餐。他选择了一条捷径,我们买的地图上没有显示。这条路似乎在东非大裂谷中穿越。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被誉为地球上最大的伤疤。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通过埃塞俄比亚高原进入红海,最后抵达约旦谷地,全长约 6000米。大裂谷周围形成了很多湖泊和火山,植被物种非常丰富。著名的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都在其中。

大裂谷并不是想象中一条狭长、阴暗的深渊,在去马赛马拉和纳库鲁的途中都有相应的观景台,在坦桑尼亚的NATRON湖也能看到。放眼望去,周围是连绵的群山,当中一片开阔的谷地,谷地上散落着湖泊,植物茂盛,动物繁衍,就是一片世外桃源所在。

今天无意经过的地方就是大片的田野。由不同颜色的板块组成,在阳光下闪耀。我们身处其中,在山坡里上下,在金色和绿色的田野中游走,随意用傻瓜机在车上拍摄,就是一幅风景。同行的毛爸是资深广告人,他说这片景色用专业摄像机拍摄几分钟的话,就可以卖出高价!

下午两点多到达纳库鲁大门。迎接我们的依然是黑长尾猴,纳库鲁的门口是他们的聚集地,在这里可以跟他们很亲近。我们要去的Nakuru lodge在湖的另一端,我们绕湖开半圈才能到达。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在酒店的湖景餐厅饱餐后,上车去做一个傍晚的game drive

老天待我们不薄。上次短暂的纳库鲁停留,我们亲眼见到和拍到非常漂亮的火烈鸟,但一只鹈鹕都未曾看见。而今天,我们眼前的鹈鹕数量并不比火烈鸟少。他们聚集在湖边,在树梢,还有在天空飞翔,成为白色的海洋。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鹈鹕非常适合拍照,他们宽大的翅膀,白色的身体在夕阳下闪耀,还有长而颜色鲜艳的大皮囊嘴巴。我们完全被他们吸引,忘记了火烈鸟的存在,在这里一直呆到日落。

这里的鹈鹕与上海动物园的同属一种,即白鹈鹕。但纳库鲁鹈鹕的优雅、矫健并非在上海动物园能够看到。只有在大自然,才能看到动物最真实的一面。在这里,我们才发现原来鹈鹕在天空是卓越的飞行家,在陆地是大气的指挥家,在水里是优雅的舞蹈家。

鹈鹕是现存鸟类中体型最大的之一,鹈鹕体长140-175厘米,跟鹅的身材相仿,比鹅还要大些。最明显的是一张长长的嘴,呈铅蓝色,嘴下还有个橙黄色的皮囊。仔细看鹈鹕的羽毛,除了大面积的白,其实细节处很精彩。脸是粉黄色的,嵌着黑色小眼。脖子开始到腹部呈淡淡的粉黄,后脑勺有一束冠羽,时而立着,可能是表达某种感情。胸部有一束淡黄色的羽毛,像是一条丝巾掠过。站立的时候,只能看到他们白色的翅膀。其实在一片白色之下,是黑色的24枚飞羽,在展翅飞翔的时候可能看到。短小的尾羽根部有个黄色的油脂腺,能够分泌大量的油脂。所以我们看到站立在河边的鹈鹕,不是深情遥望远方,不是相互依偎,而是用长嘴在梳理羽毛。他们在用嘴给全身的羽毛涂抹这种油脂,使羽毛变得光滑柔软,而且滴水不沾。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我们最先看见的鹈鹕不在水里也不在天空,而是在树上。一棵并不是很大的金合欢树上,密密麻麻站满了鹈鹕。时不时他们展翅飞向空中,绕一周经过树顶往湖边飞。飞过树顶的时候,下面的鹈鹕都张大嘴,期待着飞过来的鹈鹕嘴里掉些什么好吃的,但每次都落空。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别看鹈鹕形似呆鹅,却体魄强壮。他的翅膀强壮有力,能够把庞大的身躯轻易送上天空。飞行的时候头部向后缩,颈部弯曲靠在背部,脚向后伸,两翅鼓动缓慢而有力,并且能利用上升的热气流滑翔。他们的技术非常高超,贴着水面,却从不会弄湿翅膀,像一片羽毛掠过水面而不留痕迹,一点儿都看不出他们身形的笨重。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鹈鹕是群居鸟类,尤其是飞行的时候列出各种纵队。纵队水平面上看有人字型,V字型等各种阵队。从纵向看,高低起伏,像一条白色的丝带。估计这种起伏可以保证每只鹈鹕的视线不受影响。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飞行是短暂的,一圈圈飞过之后,就要降落。这个降落比很多飞机都平稳哦,鹈鹕挥动硕大的翅膀,协调平衡,脚踩几步就落地了。挥动翅膀的瞬间,就像一个音乐指挥家那么从容和自信。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因为嘴和皮囊太大,鹈鹕头重脚轻,所以走路的时候总是摇摇摆摆步履蹒跚。除了捕鱼,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聚集在湖边休息,整理羽毛。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鹈鹕的主要食物是鱼,所以他们要游泳。通常是将脖子弯成S形在湖面上游弋。但我们发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场景。大约十几只鹈鹕会组成一个队伍,在水面上游走,一段距离后,突然集体把头扎进水里,继而屁股往上翘,看到两只脚蹼在摇摆。每隔一段距离就扎一次,动作整齐划一,优美干练,让人联想到花样游泳。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爱上非洲——水中芭蕾

 

这是他们在表演么?不是,这是在捕鱼。他们结伴在湖面上寻找鱼群,鹈鹕的眼睛非常敏锐,可以观察到湖面下的动静。一旦发现有鱼,他们便会排成直线或半圆形进行包抄。这个时候大皮囊就派上用场啦,一个皮囊太小,但十几个皮囊就相当于一张渔网,他们用皮囊把鱼群赶向湖边水比较浅的地方,张开大嘴,鱼就进了大皮囊了。再闭上嘴巴,收缩皮囊把水挤出,一顿美味就进肚了。

所以皮囊是用来装鱼的说法是一种误解。大自然赋予每种动物特别的构造总是能成为动物生存的有利工具。

这种捕鱼的方式非常优美,湖面上很多群鹈鹕不停的上演着水中芭蕾,让我们流连忘返,忘记了火烈鸟的存在,直到日落。我们也要回酒店去享受我们的美食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