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丁然说事 |
作者:丁然
杨锐,1996年进入方正集团重庆分公司,时任方正彩印中心技术主任、网络部主任,1999年6月,离开方正。1999年与朋友一块成立“豪航印务”,2年后退出,经营通信器材生意至今。
1999年6月,碣台子渝州路125号,方正新技术信息公司总经理谭胜召开公司全体员工紧急会议。
在这场会议召开之前,谭胜已经一宿没合眼了,整个脑子里都是即将召开的这场会议。6月的天气已经比较炙热了,但办公室里没开空调,会议室的空气显得格外凝重。
“可能大家也都感觉到了,李汉生总裁最近已经下达了指令,要裁掉方正不赚钱和盈利性不强的部门,我们这个部门也在其中,大家要作好心理准备。”谭胜一字一句地说,语调缓慢慢。
这场会议结束的两个月后,方正新技术信息公司的所有资产全部移交方正集团重庆分公司,所属员工全部解散,随同这次大裁员的部门除了方正的彩印中心,还有系统集成部门。
重庆方正的艰难时刻
在这次“吹风会”上,技术部主任杨锐也在场,听到这个消息他并不感到意外,早在5月份的时候,他就听方正内部其它部门的同事在互相传闻,称公司要裁掉一些部门,可能包括彩印中心,而方正新技术信息的前身就是方正集团重庆分公司的彩印中心。
更为严竣的是,在经过1997、1998两年的高速增长后,因为战略不明,产品缺乏竞争力,加上内耗太大,整个方正集团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中,香港方正亏损1亿港币,方正的精神之父王选被质疑,1999年的方正,颇不平静。而这股亏损之风也吹到方正位于全国各地的各个分支机构,重庆方正也不能幸免。
据杨锐回忆,方正是1993年前后到重庆成立分支机构的,最早的办公地点在石桥铺孵化楼,后来有钱了,才在碣台子渝州路125号买了一层楼,与《重庆商报》成了邻居。
最早方正在重庆只是出售一些激光照排机和报社使用的照排系统,因为在市场前期上方正是技术上的绝对垄断,根本没有竞争对手,才因此造就了1997和1998两年的黄金时期。但从1998年下半年,情况就开始变得不妙了。
随着市场的成熟,杨锐突然发现国际上的一些排版业巨头也杀入重庆市场了,德国海德堡、日本网屏都先后杀到重庆来争夺市场,与方正彩印中心经营相同业务的企业一下子多了数十家,那一年,方正自己的营业额下滑得很惨,报表不好看。好在这时方正已经开始介入PC市场,PC市场开局不错,替重庆方正挣了不少利润。
但彩印中心和系统集成这两块的营业额却在不断下滑,历经周劲、管放两任老总后,当周维接任时,重庆方正已是困难多多了。也是在这个艰难时刻,张旋龙千辛万苦从惠普挖来李汉生,想彻底解决方正的管理问题。果不其然,李汉生一上任,就提出,坚决砍掉系统集成和全国的彩印中心。
1999年,重庆方正走了不少人,进进出出,杨锐都看得麻木了,虽然刚开始上面还没有提到裁员的事情,但他看到公司这样的经营情况,心里多多少少有些预感。那段时间,杨锐经常和同事们吃“散伙饭”。
在方正
杨锐1993年从学校毕业后想去的第一个企业就是方正,还象模象样的投过简历。那时重庆方正还在孵化楼上,20多号人,规模不大,经营的业务也非常单一。
规模不大,规矩就少,老板看到简历,觉得满意,合则约见。杨锐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独自跑到孵化楼上,跟老板周劲谈了半天,但最终他还是没去方正。“当时一去,感觉特别失望,没想到传闻中的方正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公司,就没去。”
从方正出来后,杨锐就去了厦门,一心想独自闯下一番天地,结果此行为自己找到一个厦门老婆。在厦门那几年,干的管理娱乐场里的电脑设备和老虎机,反正一人吃饭全家不饿,日子过得也算逍遥。直到后来杨锐觉得找到老婆了,出于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他决定回重庆,好好经营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
1996年,通过朋友介绍,杨锐又打开了方正的大门,与前次他看到不同的是,这时的方正有钱多了,还买了一层楼,员工人数也多达数百人。“这次感觉有点大公司的样子了。”杨锐笑着回忆说。
在方正,杨锐一进来就分配在彩印中心。最早方正建立彩印中心的目的是为了销售自己的激光照排系统,属于附属发展起来的一个部门,前期只有四个人,杨锐以前没接触过激光照排系统,不过他喜欢摆弄电脑,从头学也学得挺快。
1997年彩印中心进入高速发展期,业务一个接一个,加上激光照排在重庆报业里是个新生事物,方正的业务好得不得了,标出来的价格折扣都不打。彩印中心这块业务也急剧增长,要发展,缺人,不过为了控制成本,在这两年的高速增长期间,彩印中心这块人数最多也没超过20个人。
1997年,杨锐也为自己招了两个手下,汪健和尹华,后来这两个人成了杨锐的左右手。在方正的几年,也有不少竞争对手出过高价挖杨锐跳槽,但杨锐都没答应,因为他舍不得离开这群一块战斗的兄弟。
“当年我就是很讲义气,总觉得不能让兄弟们失望,如果我就为了多点工资离开他们,我不是那种人。”杨锐说。
当时杨锐每天的工作除了负责技术设备,还要制作客户的印刷品,工资计件提成,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但因为印前行业也是一个重复劳动比较大的行业,客户稍有不满就要重新改过,返工率非常高。最长的一次杨锐和兄弟们从周一加通宵到周五,整整一个星期没合过眼。
“不用我多说,那种工作氛围大家都可以想像,能在一块同甘共苦是多么的不容易。”杨锐说。
离开前后
1999年6月,当谭胜在公司会议上宣布部门撤消这个通知后,彩印中心的同事们便要开始忙着自谋出路了。
6月下旬的一天,时任重庆方正总经理的周维找到杨锐,希望他留下来。
“现在公司的情况你也知道,如果你愿意留下来,可以去网络部那边,那边缺一个技术主管,但只有你一个名额。”周维说。
“不行,如果我要过来,就要答应一个条件,不能只是我一个人过来,我手下还有两个兄弟,要我过来,就要我们三个人一块过来。”杨锐回绝了周维的好意。
周维看着杨锐,又一字一句地说,“你可要想清楚。”
杨锐说我想清楚了,走人也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
多年后,杨锐再回忆到这里时,淡淡地说道,“如果换作现在的我,说不定会一个人留下来。”
时间到了1999年9月份,杨锐把手头的资产全部移交给公司后,开始仔细考虑出路的问题,而这时谭胜私下找到杨锐,希望有机会大家再合作一把,成立一家新公司,重头再来,业务还是做印刷,业务还有老客户养着呢。
这就是后来冉梦飞、谭胜、尹华、汪健、杨锐几个老方正出来自立门户创办的“豪航印务”公司,公司地址在南坪丽德电脑城三楼。
虽然人马还是原班人马,但大势已经不同往昔了,没有了方正这块金字招牌,公司在新业务方面的开拓比较吃力,而这时人与人的关系也开始发生转变,环境在变,人在变,一切都在改变,在利益面前,人与人的关系不再纯碎。
“豪航印务”办了一年多,杨锐觉得再呆下去没意思了,决定撤股,剩下几个人则决定继续办公司,公司地址从南坪搬到江北。
再后来,杨锐独自在印刷行业折腾了几年,后来碰上以前厦门认识的一帮兄弟,杀入了通讯产品行业,从此开始跟重庆各大营运商打交道至今。
杨锐说从方正出来的时候跟以前的老同事联系得还比较多一点,现在做通讯了,联系就不象以前那么紧密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