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2022война
 
76号的常驻者不止两个加起来一百零二岁的人,还有宜家和优衣库。
当98个大小纸箱抵达76号时,感觉是相当丢人。早在二十年前就有人告诉我,宜家是没有品位的。确实如此,我没品了半生,还不思悔改,向这个品牌表示为衷心的感谢,感谢它仅一己之力成全了我的三个住所,并且以后还要继续。而此时,当我环顾这个堪称宜家样板间的房子,后背冒出阵阵冷汗——没准它们成了绝版。
在今天的俄罗斯。
没品的另一个标志就优衣库。这个就不说了,毕竟优衣粉有很多,我不过是芸芸众人之一枚,不骄傲也不菲薄,普通人的选择。就在刚才,我惊讶地发现俄官网的优衣产品被抢空了,尤其是一些小的配件,眼镜拖鞋甚至是雨伞。颇有些光棍节时的淘宝店,那时的优衣库往往奋战半夜,上午十点就关门休息,已经卖空。俄网店还能找到的产品基本上只有最小号还在那里挂着,我继续下单,买男装小号给自己,并勉强找到了秃头号码的衬衫。这是临别的脱帽致敬。感谢陪伴,感激同行。
现在,它们都齐刷刷地撤出了俄罗斯。俄方对此的反应如对能源和汉堡一样,很强烈,你不买了,我还不卖了呢,也不吃你的汉堡了,我们做自己的。但是,在听到可能要把这些撤掉的品牌如宜家和麦肯汉堡等国有化时,我觉得这可能是个笑话。然而,这年代,在俄罗斯,从笑话变为现实,比他们去占领基辅的时间短多了。
等到新闻证实这一点时,用目瞪口呆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国有化本身这件事并不新鲜,新鲜的是这个年代还有人这么想,并且真的这么做的。国有化某一种或几种产品并不难,难的是觉得自己能做一切事,在今天,他们相信可以完全的内循环,大概是科技给了他们力量和信心吧,尤其是对于一双袜子都要从国外进口的国家来说。
这说明他们根本就不了解这个世界,也就是说,如我们的某些中层以上领导一样,他们不懂网络,不懂什么叫互联互通,科技与连锁,甚至什么是创新或是经营。他们看到的只是别人给他们看到的,并认为他们看到的就是一切,就是最正确的。
仿佛为了印证我的这句话,晚上就看到一个俄罗斯人写的关于统帅的生活,其中就写到他不用手机不上网。
这两周囤积了一些食物。一号从贝加尔湖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下单,囤积食物。连续两天下了三单,也不过就是些主食,意面和荞麦什么的。也习惯了这么简单,选择时就非常快,不奢求会有什么惊喜。而惊喜,不,是惊奇,是三号的新闻里说,已经限购主食了。立即到网店上试,果然每单买同一种意面不会超过两件。但可以买很多种,假如店面有货的话。也就是说,恐慌性囤粮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不是我有多前瞻,吃过苦受过罪的人们很多,心里都怕着呢。直到今天,在网店上试试,仍然是限购。
看到一个贴子,说一些人离开了俄罗斯,尤其是有钱人。看到有下面有六七百个留言,就点开看了看。被赞最多的,是这句:俄罗斯在清理狗屎。之后的留言也都是“想走就走,记得不要回来”之类,硬得很。让人想起最近一系列的反制,都是同一个口气。不禁叹口气。
如果认为这个贴子是说那些离开俄罗斯的陌生人吗?不,直到晚上,我很偶然地在新闻里看到,有两个影视明星带着自己的家庭离开了俄罗斯,一个是四九年出生的阿拉普加乔娃,她和一个七六年出生的喜剧演员结婚后并生了两个孩子。另一个是访谈和新闻节目“乌尔干之夜”的主持人乌尔干。这两个家庭都先后离开了俄罗斯,去往的也是同一个国家——以色列。他们都声称自己只是去度假,并且一定会回来。
春天已经来了,坎斯克的公路上,周末的车流总是不少。有大货车的车身上划着Z字,至少看到了两辆。
小时候听长辈们用疼惜的口吻说,希望你们这一代不要赶上战争。我看着楚同学,说很抱歉,我们终于赶上了战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