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读书是否有高深方法?
(2013-06-09 20:23:57)
标签:
文化 |
我加入了一个读书微信群。大部分情况下群里似乎也不聊读书,但偶尔会有几位朋友谈及读书的方法。我发现他们比较喜欢谈的是比较高深的“实用类图书”。今天又谈及读书有方法。我听了就害怕。
读书确实有方法,但读书似乎不应该有禁忌,更不应该以某位大师的方法作为自己读书的方法。那就是死方法了。
最没用的读书方法,就是找到所谓读书方法,再去读那些实用图书了。实用类图书把人读得功利,把人读得实用了。缺乏阅读的乐趣,也不容易看出作者的乐趣。只以一本书是否能立即使用作为标准,这就被书所奴役了。
这样读书,也容易把自己读得自以为是。最后变成拿别人的思想武装自己,再去吓唬别人。往往读到有心得处,把别人没读到心得处看作别人能力欠缺,就会冷不丁笑话别人,或者鄙视他人阅读趣味不如自己。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的。
比如今天早上,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
为什么有人愿意购买实体书却不喜欢买 Kindle 电子书呢?
-
我一个朋友买了kindle,只下免费的和网上找的资源,装了多看也没有在多看书城买书。我问他为啥舍得买几百块的书不舍得几块几十块的电子书,他说总感觉怪怪的。。。
-
后来我发现有不少人都是这样的,不一定局限于kindle,比如我在看字节社的时候一个朋友凑过来问我在看什么,我给他介绍了一下之后,他看了眼标价,说“我绝对不会买的。”而他前两天才一口气买了5卷好几百块的冰与火之歌。
-
为什么人们习惯实体消费而不愿意去买更便宜的虚拟消费呢?
我就很不喜欢这个问题所传递出的那种“我这么做为何你们偏偏就要那么做”的傲慢态度。
我是这么回答的:
-
更多人没kindle,这个问题问得就怪异
-
大多数买了kindle的基本也是爱看书之人,这类人一定以前就喜欢买实体书。
-
至于用kindle喜欢去找免费资源的,就不要过多从道德法律上去解读。全球免费电子书资源的整理一定不是中国人做的。
-
老外更愿意买电子书,因为国外不少图书先出精装,电子版和精装同时发售又有便宜,所以就买了kindle版
-
实体书在随意翻阅,随手画线以及阅读体验方面还是不可替代
-
很多时候买实体书也是对作者的支持,属于情感反馈
读书是一个那么私人的事情,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买了很多书,不读,其实也无妨。拿起一本书,想读就读,读不下,扔下,换一本,再读。
(mobilewtf 20130608)
===每日小吐槽问与答===
刚刚在后台,发现
这话真不对哟。Nokia还是作出太多贡献的。前一段时间我吐槽Lumia手机的型号复杂,结果在微博上让一些Lumia死忠围殴啊。其实我还是很喜欢Nokia的。我媳妇曾经在Nokia的,2000年时我就偷偷看过它们的一些关键性的资料。Nokia早早提出了很多现在苹果公司、谷歌等公司在实现了的东西。Nokia对通信行业的贡献还是很牛的。虽然最近几年没执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