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痛打京东这只落水猛犸?

(2009-06-09 11:22:19)
标签:

京东

电子商城

物流

管理

购物

淘宝

利润

突然间,一篇文章引发了很多人的回应。这篇文章的网络传播标题叫《京东四年利润几乎为零:渠道称王还是现金流断裂》,原文没有这么恐怖,应该是一篇比较全面细致的文章,好像叫《解码京东》,有调查,有访问,有专评,应该属于一本传统杂志的专题性质的文章。刘兴亮因此“陷入了无尽的思考”,并专门写文,标题叫《
京东商城的肥皂泡命运
》。

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认真读完了老朋友张凯锋的一篇文章《京东四年利润几乎为零:渠道称王还是现金流断裂》,然后便陷入了无尽的思考。京东商城的肥皂泡已经很大了,因为人家直指100个亿的流水。100个亿是个什么概念?目前放眼中国互联网,还没有哪家公司的年营业额能达到100个亿。
以前我总是推荐朋友们上京东买东西,尤其是3C产品。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京东便宜。然而近来我再也不推荐了,为什么呢?京东的价格不便宜了吗?不,还是一如既往的便宜。问题出在了服务环节。急剧膨胀的京东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多到每个人都能数出一箩筐。当街边卖碟的大妈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时,京东距离那一滩现金流断裂的血泊就不远了。或许,100亿将充当那最后一根稻草。投资人,太急功近利了;京东,太急功不近利了。(刘兴亮)

是啊,似乎谁都看出来了。泡沫汹涌。100亿销售额的公司,如果没有利润,死起来也会很快。比如以前有过很多类似的公司,比如什么秦池酒厂,还有刷遍了全中国农村墙面的三株口服液等企业。

但京东,果真是一只落水狗,需要人人喊打么?

我没有去京东购物过,但我身边有好几个朋友的笔记本和数码相机是去京东买的。这让我一直很迷惑。但京东的爆炸式发展(非吹气球式发展),很容易迷惑人。

以我现在的理解,京东主要方向做3C方面的电子商务,其实不是做信息流,而是做物流。就跟早期的亚马逊一样,是做物流。现在的亚马逊,反而回归到做信息流了。amazon的评价系统,是全世界最好的物品信息和购物体验评价系统。amazon用一流的物流服务,满足了全球数亿用户的电子购物需求,反过来,Amazon用完善的产品品类和超一流的全面的产品信息展示以及购物评价体系,支撑了一个全球最具效率的信息体系。但目前的京东,却只能用低价正品等来吸引人。(主要是我们的高价水货也不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太厉害,还有人通过给单位购物自己加上了水分。)靠用低价,它不是第一家。有远比它便宜的地方。它保证正品,也不是它独家,有的是可以用合同法来约定的正品的地方。那么它的优势在哪里?是一些人的电子购物惯性。网上购物慢慢成了一种习惯,能用正品和低价又送货的京东,似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京东,实际上还只是解决物流的问题。

如果电子购物,只是解决物流问题,没有通过物流的竞争壁垒打造信息壁垒、服务壁垒,就很容易被人看衰。一旦有落水的嫌疑,就很容易被人痛打。没赚钱的大企业多了,为何大家就质疑不赚钱的网络服务企业必死无疑呢?管理混乱、竞争壁垒没有建立,产业夕阳化,还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京东如果要死,不是被人打死,是被自己高兴死,被100亿200亿给诱惑死。京东落水了,也会跟一只猛犸落水一样。大家痛打一只落水的猛犸没有必要。等着京东这样的企业自身修炼,走走弯路。把用户的需求真正从物流需求中解放出来。让购物者的网上购物有参与感,有归属感,有安全感,而不是单纯的冒险赚便宜的感觉。后一种感觉的典型代表是C2C的淘宝和ebay等,这是另一个路数,属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性质。早就练就了死了一遭旋又复活的能力。而B2C,特别是某个单一行业类似企业,只是解决物流或单纯创产品品牌(如PPG和Vancl等),则把压力全部压在服务这一端,没有整合足够多的资源和渠道,很危险。不小心,就成消失的猛犸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