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孩子的问题太令人尴尬,也许父母正在忙于其它事情,
于是,有些时候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可能会自以为聪明的敷衍一句:等你长大就知道了。这句话隐含了两层意思:
一,从我这里得不到答案;
二,现在不用去理解,跳过这个问题好了,你总会明白的。
儿时的我,最痛恨的一句话就是这句话。它总是出现在我热衷探索,有所思考的时候;令人扫兴失望,却又无可奈何。久而久之,逐渐出现了一种思维惰性:遇到问题懒得去问,反正答复就是那句话;
也懒得自己去想,以后肯定会明白的。看书的时候,这种潜意识也在悄悄作祟。明明是精读课本,却当成泛读课本来学习。 心里盘算:先粗看学习一遍再说吧,等以后再读时仔细研习。现如今想想过目不忘的能力可能并非天赋异禀,奥秘也许就是长年累月不断的钻研,使专注成为一种习惯而练就的本领。
好在现在有了搜索引擎。很多时候,我们无需再像父辈一样经过繁琐的步骤,查阅相关资料才能取得答案。“放狗搜“对于我这样的懒人,真是再开心不过的解决之道。
朋友Z是个搜索专家。他教育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自己搜”。女儿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自己搜索解决。初期不断失败,改变关键词重新搜的过程,使她懂得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你不怕她去不良网站吗?”我有过这样的担忧。
“我不去过分的保护子女,而是将各方面的的信息都摆放在她面前,让她在不断积累过程中强大,具有甄别这些信息的能力,从而掌控自己的方向。”
是呀,广告词说得好“没有人的心里一尘不染”。如果拥有全面认识善恶的能力,理解道德准则,心存善念,还怕走得远吗?
所以,我想,为人父母不必对孩子的一些问题唯恐避之不及,而应该鼓励孩子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勇气,抓住每一个可以影响孩子扩大知识面的机会,
即使有时候需要技巧性的将答案引向别处,而非简单的敷衍“等你长大就知道了”。
如何抓住每一个可以影响孩子扩大知识面的机会呢? 有个朋友L曾经建议我给小兔串讲知识, 并且还举自己育儿的案例说明:
“比如她在幼儿园听老师讲人和猴子都有尾骨什么,我就分三个晚上给她讲进化论,人类怎么从猿进化来的,如何学会用火,
用火的意义;吃熟食带来身体的发育,脑容量的增加,思维的发展,符号地出现,语言的产生,团体的出现;交流、壁画-文字-文明的产生、知识的传承;然后说为什么要学三字经、弟子规。。。。。。”
说实话,听得我一身冷汗,父母需要有何等的知识面和耐心才能做到呀!
不过好在我看到一本好书《大声朗读手册》,里面介绍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即要求父母至少坚持每天一刻钟给子女朗读。这真是个事半功倍,裨益良多的行为:
1.
亲子互动的过程,分享的过程使双方拥有共情,拉近了父母和子女的距离;
2.
提高孩子对书本的兴趣,同时父母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阅读方向,影响子女的欣赏品味,拓宽知识阅读范围;
3.
在阅读交流过程,父母能够培养孩子的情感发育,有机会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
4.
拥有专享时间,使子女更能体会到父母的关爱, 拥有更多的自信与爱心。
智力是个体一般性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而语能则是个体特殊的语言认知能力。 语能是决定个体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成就的关键因素。 朗读的过程,就是与孩子一起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促进心智发展的过程。
育儿是个树人的工程,父母需要拥有不断超越自我,努力学习的决心与行动,才使未来少留遗憾。真心希望所有的孩子能在父母的正确影响下,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快乐成长。
(此文为小茜妈原创,友情独发Seerosen'Blo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