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价值4亿元股份被“冻结”:格力电器为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

标签:
时评青锋杂谈 |
分类: 青锋时评 |
青锋
铁娘子董小姐身上从来不缺新闻。但这次格力电器2023年一季报的股东信息情况披露中,把身为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公司第8大股东的董明珠的部分持股状态标注为“冻结”,后又更正这一数量高达1150万股、价值4亿元的股份不是“冻结”而是“质押”,被指成“乌龙”,这又是为什么?堂堂一个上市公司,而且在业界又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格力电器,为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
要想弄清事情原委,必须先来看看“冻结”和“质押”这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
何为“冻结”,按照有关解释,冻结是一种司法保全措施和被动行为。一般是指人民法院通过限制股权所有者提取或转移自己股权的一种强制措施,这种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股权的收益的不当流失,给相关方造成损失。
而“质押”,一般来讲,是一种担保方式。即为履行债务做担保,债务人(公司)亦或是第三人依法将其股权暂扣给债权人(银行等),倘若是发生了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或者是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情形时,债权人有权就该股权优先受偿。
除上述区别之外,冻结和质押之间的最大区别还在于,质押的股权可以冻结,冻结的股权不可以质押。如此分明的两件事,格力电器为何在发布年报时会出现前后不一的表述呢?
一种情况就是,正如格力电器在后来更正的解释中所说,是“个别信息存在录入错误”,或者换句话说,是无心之错。
但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公开的年报,即便是录入人员录入错误,后面审核把关的人员怎么就没有看出来而匆忙提交发布了呢?这点真的有些说不过去?
那么,是否存在其他可能呢?
是否有关人员故意采用“个别信息存在录入错误”做障眼法,把“质押”变“冻结”,从而引爆网络议论,以此为已经非常有名气的格力打一次无偿广告?
抑或是,有人想借此机会,通过“质押”误为“冻结”引爆网络,从而降低董明珠个人声誉?
究竟因何,青锋认为,格力电器都不能停留在“因个别信息存在录入错误,误将截至报告期末前十大股东中董明珠女士的股份状态填写为‘冻结’,现对相关内容进行更正,更正后董明珠女士的股份状态填写为‘质押’”这样的程度,而要深入细致查一查,其实质原因究竟为何,否则,如此关键处都能出错的公司,制造出来的产品,谁敢再相信不会有丁点问题而放心使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