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评青锋杂谈 |
分类: 青锋时评 |
青锋
又到一年高考录取季。今年高考过后,又像往年一样,参加高考的考生焦虑,高考考生家长焦虑,而在这让不少人焦虑的节点上,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普遍存在急切、复杂、侥幸的心理,通过手机、网络发布各种上大学的诱惑信息,再次轮番上场。对此,有关部门发出警示,莫信!
让大家至今应记忆犹新的山东女孩徐玉玉,考上大学后,因担心家庭困难凑不够入学学费之时,恰巧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声称有一笔2600元助学金要发放给她。信以为真的徐玉玉按照对方的要求,将9900元打入骗子账号后,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在和父亲一起到当地派出所报警回来路上,突然晕厥,虽经抢救,但还是失去了年仅18岁的生命。
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曾引发全国关注,对日后有关部门全力打击电信诈骗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电信诈骗逐年呈下降趋势。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法分子仍然敢冒被打击的风险,通过手机、网络发布各种发放奖学金、补助金、录取通知书等送上门的“意外之喜”,设置各种陷阱,诱骗考生及考生家长上当受骗。
“精准定位院校”“与C9、985、211院校成功牵手”……有关部门发布警示表明,某些机构或者个人,正是利用考生及考生家长想要上一个名牌大学的心理,以类似这些噱头,在把自己包装成“特约”“首席”“明星”“金牌”等下,高收费指导考生填报志愿。不少要价据说都在三万九千八百元起步。有关部门提醒,“这些高收费志愿填报专家指导完全是一种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其中不乏诈骗”。
还有更让某些人信以为真的是,自称是高校或省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等特殊渠道满足考生“低分高录”,甚至可以“钱学交易”,就是可以用钱买到“校长指标”“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点招指标”等,骗取考生及考生家长钱财。有关部门对此同样警示,“高校招生没有各种所谓的内部指标,高校招生工作不仅要接受校内监督,还要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监督下录取”,“花钱就能上大学”是不可能的。
利用高考骗取家长或者考生的,还有一些野鸡大学。前段时间,重庆市巴南区就通过官微向外发布消息称,重庆市巴南区教委发现有自称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东城大道南段的“重庆高铁轨道专业学校”,和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东城大道588号的“重庆三峡联合职业大学”,通过各种媒体发布招生宣传广告,公开招收高铁、轻轨、幼教、护理、航空服务专业等专业学生。对此,巴南区教委确认并提醒人们,根本不存在“重庆高铁轨道专业学校”。同时提醒,重庆三峡联合职业大学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不具备中职学历教育资质。呼吁广大学生和家长警惕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