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沉迷网络:不能只有“青少年模式”
标签:
时评青锋杂谈 |
分类: 青锋时评 |
青锋
网络短视频领域首次尝试开展青少年防沉迷工作,已在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下于3月28日启动。据称,系统将试点通过地理位置判定、用户行为分析等技术手段筛选甄别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用户,并自动切换到“青少年模式”。从这点可以看出,国家相关部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真的是殚精竭虑、措施周到。对此,青锋认为,网络防沉迷,不应只有“青少年模式”,还应有成年人防沉迷系统上线。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沉迷网络,已经成为社会一大问题,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公害。现实中因为沉迷网络诱发的悲剧一而再发生,让人不能不予以重视。前几天媒体报道并引发人们关注的得糖尿病父亲,想在自己离世之前找到自己外出打工、失联五年的儿子。不客气地说,其儿子失联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其初中求学期间沉迷网络,最终退学,直到外出打工,还是网吧常客,以致欠债难还,在父母偿还债务之后,不愿听父母唠叨而失联。

更有因为沉迷网络而令人痛心的。震惊世界的新西兰清真寺枪击案,其28岁的主犯澳大利亚人布伦顿·塔兰特,原本是想环游世界,但却因沉迷网络,成了罪犯。据其自称,电子游戏、音乐、文学和电影教会了他暴力和极端主义;冒险游戏“小龙斯派罗”教会了他民族主义;射击游戏“堡垒之夜”训练他成为一名杀手并在敌人的尸体上跳“牙线舞”……正是因沉迷网络,让塔兰特从一个内向的青年,成了一个49人死亡、48人受伤的枪击事件的制造者。
因此,防沉迷网络,不仅只是青少年所急需的,更是整个社会所需求。据称,

其实,进入游戏状态后,不仅青少年因为自己自制力弱而不能自拔,就是成年人不少也会上瘾,甚至长时间沉迷游戏状态而难以罢手。所以,在有关平台植入“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之外,设置一个限制成年人游戏时间的模式,也应该成为急需和有关部门要考虑的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