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干部贪污挪用千万公款:财政局的监督机制都是摆设?

标签:
时评青锋杂谈 |
分类: 青锋时评 |

青锋
一个参加工作不满三年的90后女青年,在财政局里居然“将单位千万巨款转存其个人账户、向身份不明人员大额转款”,长期、大量“侵吞公款”,而其所在财政局上上下下均不知情,最终在巡察组进驻开展巡察时才在有人举报后被揭开真相。这事就发生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经济开发区财政局。这一90后女干部贪污挪用千万公款,最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的案件,不能不让人发问,该区财政局应有的监督机制到哪里去了?是否都成了摆设?出现这样的结果,只需归咎90后这一代价值观有问题吗?
如果把这起贪污挪用公款千万元的案件都归结到90后价值观扭曲,思想观念出现偏差,似乎有一定的道理。据法院审理查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经济开发区财政局90后女青年王某某之所以走向贪污挪用公款的犯罪道路,就在于其想要向自己男朋友炫耀自己很有赚钱能力。这个90后女青年起初想通过购买股票、理财等在男朋友面前显示自己的赚钱能力,博得男友欢心。但令其没有想到,她炒股亏了本,还将其男友投入的10万元也给赔了进去。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填补自己的亏空,该女青年就动起了歪主意,“想把单位的钱转出来投资,盈利后再‘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钱还回去”。
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一流传千年的俗语,不幸在这个90后女青年身上应验。王某某几经考虑,在挪用公款之前,就想好通过扫描、抠图技术伪造银行对账单,达到挪用公款的目的。如此这般,王某某将虚假银行对账单交至单位,看到会计并未仔细核对就草草入账,且通过第一次挪用公款购买彩票就中奖5000元后,王某某一发而不可收,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先后50余次从单位公款账户划转了1500余万元到自己的私人账户,除用于购买彩票和个人消费外,还为炫耀自己的挣钱能力,以买彩票中奖的名义先后划转540余万元至男友的个人账户。
女青年王某某在一年多内敢于挪用公款一千多万,除了其价值观有问题,为了炫耀自己的赚钱能力,采取扫描、抠图等伪造银行对账单瞒天过海外达到目的外,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是她发现原区财政局长居然也通过从出纳处借走大量现金,年终再要求出纳虚列办公开支来冲平借款的不法行为没有被人监督和被发现,从而让其有了效法的榜样,便更加大胆地在此后应有由会计保管的单位网银口令密码甚至财务专用章都交由她2一人管理时,通过抠图技术伪造银行对账单,模仿领导签字,甚至私刻单位公章,瞒过了先后两任会计的审查监督,让自己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葬送了青春。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经济开发区财政局90后女青年王某某贪污挪用公款一千多万案发后,有关人员在对该财政局管理上查究后认为,该区财政局运行管理盲区多、内控制度落实差、财务管理混乱。但在这些混乱的表面,该区财政局和不少单位一样,看上去各种管理制度健全,落实上看似一级抓一级,层层有责任人,但实际上则是,口号喊得震天响,一级表演给一级看,一切都形同虚设,做表面文章。不客气地说,就是严重的形式主义。而正因为此,才使得王某某有空子可钻,且也毁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