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高管怀疑自己患胃癌花20万约海外检查:收入越高越崇洋媚外?

(2018-09-24 22:05:32)
标签:

时评

青锋

杂谈

分类: 青锋时评

女高管怀疑自己患胃癌花20万约海外检查:收入越高越崇洋媚外?


青锋


杭州市一40多岁的女高管李女士前段发现自己突然消瘦了很多,没有精神,又吃不下饭,总是恶心想吐,加上有时还会胃绞痛,就根据某些提示感觉自己有可能患上了胃癌,便通过朋友介绍预交了20万元押金,想到国外做全身检查,结果,最终以6万元违约金了事。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种比较奇特的现象,原本是同类产品,只要是标上国外进口过来的,其销售价格通常都比国内生产的高上很多倍。比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支架,据说,进口的就比国产的高上许多倍。再比如,口腔科用于种植的烤瓷牙,所谓国外进来的都比国产的高很多价钱。甚至连抽水马桶,只要贴上国外标签,就比国产的价格高几十上百倍。前几年媒体报道的国内游客在日本抢购的抽水马桶,其产地为国内南方某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记得曾经听过一个相声,说的是国内游客到了国外,在旅游景点都是匆匆忙忙地溜达一下完事,而到了商店购物的时候,无不是买了一大包又小包,甚至连住酒店的牙刷都舍不得用,带回来用作送人的礼品。结果,不少人飘洋过海、通过陆海空带回来的不少东西,等打开包装或者说明书一瞧,发现产地居然就是国内。当时相声大师把这种现象叫做崇洋媚外。说到这里,青锋忽然想到,早前发生在境外的强制购物,是否也源于早期国人到境外旅游抢购让人学会的经营策略?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游客很多不再是为了购物而出游,境外的经营者没有适时调整营销策略,才导致了某些强制购物现象的发生?这是题外话。


说起崇洋媚外,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细节,不论是在医院看病,还是在街头上购物,抑或外出途中看到人们的穿戴和吃住,凡是高消费的大多都是收入较高的。当然,收入多少决定了人的消费水平。但由此我们是否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收入越高越崇洋媚外呢?


远的不说,杭州市李女士宁愿花20万元到海外做全身检查,看自己是否得了胃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据说,这个做高管的李女士,发现自己体重下降,到国内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她得的只是胃炎,而不是胃癌,告诉其只要平时饮食清淡、注意三餐规律,吃一段时间胃药就能治好后,李女士并不相信。而是相信海外的全身检查能早期发现包括胃癌在内的恶性疾病,就爽快地一下子交了20万元的押金,打算到国外做体检。


事实上,李女士并没有得什么胃癌,而是患了一种常见的焦虑症。被断定患了焦虑症并最终被治好,得益于她见了一位国内中医院的院长。谈话间,中医院院长发现李女士习惯性眉头紧皱,说话语速飞快,和人谈话中时不时拿出手机处理工作,甚至和下属发微信,语音都是强硬的命令式。该院长断定其睡眠不好。结果不幸言中。李女士承认自己七八年来一直都难以入睡,有时候躺到床上睁眼到天亮。于是,中医院院长就告诉李女士,其胃部不适,不是得了胃癌,而是长期的焦虑情绪引起睡眠问题,造成了胃部的不适。 因而提醒其说话要放慢语速,尽量让自己放松,再辅以调理。结果,李女士不仅睡眠改善,胃部不适也逐渐消失。最终李女士不惜花六万违约金取消了到国外做的全身体检。


是否收入越高就越崇洋媚外,或许不少人会说,从李女士这个案例还难以做出断定。但是,从个人收入程度的承受能力上来看,收入高的人选取到国外看病或者买东西,应该说有一定的可能。所谓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但类似李女士这种一个小小的胃疼就准备花20万到国外做全身体检,实则不足取。有专家称, 去国外做体检能发现早期癌症也只是个唬人的噱头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