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连环杀人案”:基因遗传对犯罪影响有多大?
标签:
时评青锋杂谈 |
分类: 青锋时评 |
青锋
14年连续作案11起,致11名女性被害人死亡,11人中最小的女孩才8岁,警方连续28年侦破才得以结案。仅仅就这一连串数字,就足以说明“白银连环杀人案”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影响最为重大的命案之一而被人关注。在青锋看来,这只是“白银连环杀人案”被人们关注的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则应是被很多人忽视或者忽略的基因遗传对犯罪乃至对破案带来的影响。
据有关报道,28年前的1988年5月26日的傍晚时分,白银市白银公司23岁的女职工白杰在家中被杀,这一被称为白银市历史上第一起手段恶劣的杀人案,曾引起当地警方的高度重视,但是,此案惊动省市公安,先后有250多警察参与,最终却由于线索模糊,没能破案。于是,这一案件便成了阴影留存在了白银警方参与破案的人员心头。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1994年7月27日,白银供电局的单身宿舍,一名女职工再被人杀害。时年19岁的女职工,颈部被切开,上身刀伤就多达36处。此案也因为多种原因没有破案。更令白银警方没有想到的是,更糟糕的事情于1998年这一年连续发生。这一年,凶手作案四起,有两起只隔了三天。就是这样,类似的恶性案件在白银一市居然不停地发生,11年中有11名女性被强奸后杀害。
或许有网友会说,11起案件能连续发生,在于当地警方不够重视。如果仅看案件发生的表象,这样认为不无道理,但是,当我们真正了解了当地警方28年来一任局长接一任局长立下军令状,警察一茬接一茬地摸排查找,就不会如此匆匆下警方不够重视的结论。我们可以来看一组数字,28年,8任局长接力,仅指纹对比就超过十万枚,上百位刑侦专家参与破案,被称为“神探”的李昌钰也参与研究过。其中,被公认为最难的案子也耗时不过一周的刑警张端,为了摸排白银的男性,几乎跑遍了整个甘肃省。更可以佐证警方投入大量精力的是,为了核实一个可疑的指纹,公安部曾经协调了7000名警力进行查找。
那么,有网友会问,既然投入这么大的警力,“白银连环杀人案”为什么要历时28年才得以破案?这正如有名人说过的那样,必然中有偶然,偶然中定有必然。这个案件之所以28年才得以破获,就在于作案的案犯并非白银市市民,案犯高承勇家居白银市附近,其作案后大都是到外地打工,因而,28年中没能进入警方视线,其就像大海中的一根针样,任凭警方用筛子把大海过滤了一遍也没有筛到。但必然中也有偶然。高承勇被抓获,也是因为了一次偶然的DNA比对。
据有关报道,2011年,白银市在公安部和甘肃省公安厅的支持下建立了DNA实验室,并且逐渐发展了DNA-Y染色体技术。而让高承勇连环杀人案露出端倪的正是这一DNA-Y染色体技术。2016年8月,专案组技术员发现一组血样的Y染色体,与白银连环杀人案案发现场的Y染色27个位点数据完全一致,而这个案犯并不具有作案的可能。于是,警方找到了案犯的家谱,通过家谱的记录排查,终于确定了“白银连环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是高家第十二代一名叫高某芝的人的后代。因而,才有了对白银市警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刻。2016年8月26日上午,白银市公安局侦查员穆建虎和同事在一家小卖部找到了高承勇。现场对其指纹和案发现场的指纹比对后,确认“白银连环杀人案”的案犯为高承勇无疑。
这里啰嗦了这么多。青锋想要说的是,DNA-Y染色体不仅对案件的侦破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其实,它对人类犯罪的研究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有专家指出:“Y染色体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它呈一种家族式的遗传。通俗地来讲,它就像一棵苍天大树,它的根(Y染色体)是一样的,我们利用DNA-Y染色体找到树根,顺着树干,找到我们想找的一片树叶。”单从这一分析看,过去人们常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不能说没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鉴于此,青锋认为,基因遗传对人类犯罪应该有很大的影响。记得有报道称,现代科学研究已经确认,人类身上的某条染色体被剔除的话,人类就可以普遍把寿命提高到120岁。那么,按照此结论,如果把人类身上能诱发犯罪的染色体剔除,那岂不就减少了人类社会的犯罪现象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