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时代典型?
(2013-11-22 12:34:57)
标签:
杂谈 |
你可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时代典型?
青锋
郑州铁路局作协办文学培训班,通过朋友要我去给他们讲有关报告文学方面的东西,由于时间仓促,事先没有做过多的沟通,我不知道我该给他们讲些什么,于是,我只好选择对报告文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回顾,假以具体的写作特点来给他们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为什么报告文学曾经一度辉煌?为什么报告文学曾经那样地受到读者的欢迎,甚至一篇报告文学被全国成千上万的读者争相传阅,让读者彻夜难眠,而使刊发作品的报刊一时洛阳纸贵?那是报告文学作品传递了一种时代精神,而这种时代精神正是那个时代所需要,那个时代的人所需要的。因此,我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说,一个好的作品,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要使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那就必须让作品张扬出时代精神。
我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我们前一段做了几组报道,而这几组报道引起了编辑部同仁的争论,为此,我撰文《你可知道,你为什么不能泪流满面?》回答了他们的一些困惑。而他们嘴上对我的观点表示赞同,甚至大加誉词,但我知道,他们内心并没有完全趋同,甚至还有很多纠结或者困惑,而他们要解除内心的困惑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部好的作品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时代才能诞生,一个典型则要产生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因为,只有典型身上辉映出的精神吻合了时代精神,那这个典型才具有价值,才具有生命力。
“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的最低水平”。《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开篇即这样写到,一般人可能认为,这是当时现实的真实写照,话虽不错,但其并没有道出精髓。在我看来,这短短地白描,却给出了焦裕禄为什么能够成为影响几代人典型的背景。
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时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需要一种精神,需要一批人能够站出来带领百姓战胜饥荒、战胜自然灾害,使他们过上好日子。
“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而焦裕禄正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用他身上那种“一心只为了人民”的精神为我们树立起了一个标杆。
位于河南省北部的林县(现为林州市),全县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土薄石厚,十年九旱。“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使过去的林县人民世代挣扎在饥寒交迫之中。可以想象,当年的林县人民对于水的渴望。
正是这样的渴望,促使当年的林县领头人下决心要引漳河水解除林县缺水的困境。
于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精神便成了我们如今常常提及的“红旗渠精神”,它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于是,红旗渠,不单是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我一生就干了两件事,把群众带到富路上,把群众带到正路上。”史来贺这看似很直白的话,则道出了他一生实践的真谛。“有次村干部会上谈到孩子,他(史来贺)问大家想给孩子置下点什么?有说房子,有说汽车,他说:我看,置这置那,不如给孩子置个好思想”。正因为此,史来贺才“不论顺风逆水,不论激流险滩,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时刻践行党的宗旨”,成为了刘庄百姓心中的“魂”,其精神至今还在被一再传颂。
“咱们当干部的,吃的是人民的粮食,花的是人民的税收,如果不替人民办事,还不如一头猪、一只鸡!”吴金印这样说;“作为一个村干部,能为村里的百姓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感到非常幸福。”当代最美村官裴春亮这样说……
透过这些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代典型,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无不都是“一心为民”,不管条件如何艰苦,不管形势如何变换……而坚韧不拔、负重前行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不正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吗?
只有顺应了时代的需求,人活着才有价值,才能大有作为。而“有梦想,能坚持,自信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够真正引领这个时代。”一个编辑同仁这样感叹!而我则要给这个编辑同仁的感叹做一点点的改动,那就是“有梦想,能坚持,自信可以改变世界的媒体,才能够真正引领这个时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