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汶川不哭,我们大家都别哭

(2008-05-16 19:46:24)
标签:

杂谈

汶川不哭,我们大家都别哭

青锋

我看到过很多生命的消失,我已经不敢面对任何一个生命的消失了。

当我面对汶川地震大量消失的生命时,我选择了沉默。

但是,当我几天来读到大量的有关生命抗争的文字时,我不禁流泪了,也不禁想要打破自己多天来的沉默。

“这里还有一个。”一个母亲跪着,不停地哭喊着“毛头、毛头”,我们赶紧跑过去。她的孩子被埋着,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脑袋。母亲徒劳地用手去扒压在孩子身上的墙块,哭着喊救命。我和战士们找来液压剪、扩张器、顶杆,找准着力点以免伤到孩子。但是,墙块太多太重,我们费了好大的劲,只能撬开一点点。母亲看着我们,说:“你们已经尽力了,孩子埋得太深,难救,那边还有许多孩子,你们快去吧。”

这是一个在废墟里苦苦守候了50多个小时的母亲说出的话。她的喉咙因为焦急、呼喊已经嘶哑。她看到更多的孩子需要救助,可能比她的孩子容易救些,她忍着剧痛,愿意放弃自己孩子的生命而成全他人。灾难,你来得那么猛烈而无情,但你打不垮人性的坚持与善良。

这里有对生命的渴望,更有在对生命渴望中舍己为人的大义扬现。

我能看到那位母亲对拯救孩子生命的渴望,我也能体会到那位母亲在看着孩子生命一点一点远离她时所做放弃时的痛苦,更看到了一个母亲在生死关头的博大胸怀。

我为这位母亲的抉择而流泪,我为我们民族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安慰。

我无声地流泪。

在流泪的过程中,我也从下面的文字中看到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深深的爱。

昨天下午镇上小学有一个孩子今年刚十岁,他的父亲是在国外打工,听说北川发生地震以后,从国外赶回来,到了学校,他到处找,他坚信他的孩子一定还活着。当时这个学校基本上新建的教学楼已因地震被夷为平地了,但是他的父亲就在废墟里面听,最后听到了他儿子微弱的声音,然后赶紧报告部队,最后解放军把这个孩子给抱出来了,孩子右手骨折,右腿基本上都腐烂了,可能要截肢,但生命保住了。恰巧我们看到了这一幕。这个孩子从5月12号开始,待了将近三天。最后活下来了。

父子连心。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而或许就是这句我们常常都不太在意的俗语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因为,正因为一个父亲的坚持,才有了一个小生命的继续延续。

就在此篇文字写到这里时,我的编辑给我送来了关于抗震救灾的版面。在我看送审的版面时,我无法控制自己,一任泪水流淌。因为,我从送审的版面中看到了更多人性的闪光。

李国林的儿子叫李王自国,今年15岁,就在北川中学读初三。当李国林赶到时,北川中学的操场上哭声一片,好几栋教学楼倒塌,儿子所在的初中部五层教学楼也变成了三层。

“李王自国,你在哪里?”李国林拼命地呼喊着。很快,在几根横七竖八的水泥预制板缝隙处,他分辨出了儿子的声音。“爸爸,我在这儿,快来救我1听到被埋在废墟深处的儿子的求助声,李国林心都揪到了一起。

当时没有救援设备,大家只能用双手刨砖渣救人,作为第一个赶到的公安民警,李国林成了大家信赖的对象,怎么干都听他的。这种情况下,如果李国林用撬杠等工具从初中部教学楼打个洞,挖出儿子还是有希望的。但李国林却要求大家从容易处挖起,先救外围被困的学生。

李国林和大家一起刨土,当夜还代表公安部门赶往绵阳市政府汇报救灾工作。13日中午,儿子已是声息渐无,李国林却已经成功救出了30多个鲜活的生命。14日凌晨3时许,救援人员终于找到了李王自国,但他已停止了呼吸。

12日地震发生时,崇州市怀远镇中学初一(5)班的31名孩子正坐在四楼教室里,听英语老师吴忠洪上课。教室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吴忠洪守护着学生一个接一个跑过三楼的楼梯口。当发现还差两个孩子后,吴忠洪赶紧转头,逆着人流方向拼命往楼上跑去。“吴老师,楼要垮了,不要上去!”倒数第二个跑出教室的学生林霞着急地喊道,但是她看到的只有吴忠洪义无反顾向上奔跑的背影。就在林霞和同学们撤离几秒钟后,这栋四层小楼伴随着一声巨响,轰然坍塌,吴老师和班里的两名同学瞬间被淹没在一片废墟中……

太多感动的故事,在发生。领我们去救人的男子叫陈礼富,他的3岁双胞胎儿子也被埋在了下面,而他因在上班的路上逃过一劫。他发了疯似的冲到幼儿园,日夜不停地寻找。他没找到自己的孩子,却发现不少别的孩子还活着,领着我们去救并帮忙。

读着这些文字,我不停地流泪,不停地在脑海中寻找表达我此刻心情的文字。可我脑海中有限的文字,没有一个可以能完整地把我此刻的感受表达出来。

因此,我只有引述人民日报上的一段文字来结束我这篇小文:救灾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地震可以震垮房屋桥梁,但震不破我们的心理防线。我们相信,随着更多的心理干预队伍赶赴灾区,有着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和八方支援,灾区人民一定能尽快走出心理阴影,重建美好家园,重建美好生活。

于是,我想说:汶川不哭,我们大家都别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