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寻幽(48):涛贝勒府与北京十三中

标签:
涛贝勒府十三中什刹海恭王府柳荫街 |
分类: 东游西逛 |
前一阵应朋友之邀,以老同志身份到北京十三中给同学们讲讲人生理想,我立马儿答应了,因为这样又可以写一期“闹市寻幽”,自打十来年前,我就知道十三中以前是涛贝勒府,当时在北京各个王府门前转悠,也在十三中门口儿拍了张照片。
先说说这地界的主人--爱新觉罗·载涛。载涛是醇贤亲王奕譞第七子,是载沣的弟弟,所以溥仪等后一辈儿的叫他“七叔”。但是他被过继为钟郡王奕詥嗣子,降一等袭贝勒。他的经历也算传奇,所以我给同学们讲的时候也说,谁是成功人士,载涛也算啊,他一是有真本事,学过骑兵,善于画马,还是京剧名票,能称得上政治家、画家、表演艺术家;其二是三朝不倒:清朝末年,刚20出头儿,就当了军谘大臣,掌管禁卫军,按戏里说法叫做执掌朝纲。民国的时候也当过官儿,宁可受穷,也坚持气节,不去伪满洲国。解放以后,因为养马的特长,又当了马政局顾问,当过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时因为威望高,被视为爱新觉罗家的族长。以83岁高龄去世后,葬在了八宝山。也算是子孙满堂。这么看来,作为皇亲国戚,成为人民代表,可称得上识时务。不过呢,十三中网站的校史介绍部分,对他评价不高,只是说“辛亥革命以后,清政府名存实亡,清王室的王爷、贝勒们开始了变卖府中的古董玩物的潦倒的生活,涛贝勒府的主人载涛亦是如此。”

柳荫街的路口,可以看到原辅仁大学的主楼,是上世纪上半叶西方设计师结合中国古代建筑风格设计的

柳荫街胡同里,全是骑三轮拉游客的,虽然天气比较凉,生意仍然非常好,他们一边骑车一边介绍景点,站在路边听来,胡说的居多

校门不到放学的时间是关闭的,这是走进校园后,看到的校门
网上介绍涛贝勒府的文章说,这里早先是康熙十五子愉郡王允禑的王府。允禑薨于雍正九年,研究清代王府、王坟的民间学者冯其利在书里说,允禑雍正四年被派往清东陵(康熙景陵),就在那里去世,没有在北京住,愉郡王府是他儿子弘庆住的,弘庆也被雍正封为愉郡王。《啸亭杂录》记载,愉郡王府在三座桥西。愉郡王的后人爵位递降,后来搬到王府井。就是如今北京饭店后面,被称为霞公府街。因为袭封爵位的辅国公载灿死后无嗣,以奉恩将军载霞之子溥钊袭爵,那地方就因载霞之名而叫霞公府。所以说,这片房子到底是不是第一代愉郡王的府邸,愉郡王一系迁往王府井之后,这里传承给哪位,都不得而知。
涛贝勒府位于定阜街和柳荫街的夹角,这王府昔日面积很大。民国的时候,马圈和花园的一部分,被租出去改建为辅仁大学的主楼。这是当时北京最著名的高校之一,如今这一带是北师大北校区。王府的一部分,成为辅仁大学附中男生部,解放后改名北京十三中。现存的古建筑,约有3400平方米,我从东门进去。院内的古建筑保存相当好,最近应该是修缮过。网上介绍说,王府建筑保存为东中西三个院落,东中路各有四进院子,西路只有几排房子。由于柳荫街是斜街,所以贝勒府的格局,也不是那种特别规整的造型,加上很大一部分变成了辅仁大学,所以这结构没人指点就更看不明白了。本来想仔细看看,临时有事,并没有把各个建筑看全,大概拍了几张,下次再来。

这是第一进院子里的古树

大门后面的院子里,正方是五间,应该是正殿,如今是校史陈列室

校史陈列室内部

第二进院子的正房,应该是后殿

从东路的院子看中路的建筑物


第三进院子,应该是后殿

这是中路建筑

这个是应该放在这里的吗

学校的花房
这一带就是王府荟萃,且不说后海对面的醇亲王府(北府),涛贝勒府东面就是恭亲王府,西边就是庆亲王府,这都是晚清显赫一时的人。如今庆亲王府属于军队,王府建筑也在整修。当年奕劻也是以贪闻名,这又被提出来为如今的反腐说事儿。我看,以后这地方改为反腐博物馆不错。
前一篇:关于CES的几句大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