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慕尼黑啤酒节德国旅游oktoberfest旅游 |
分类: 东游西逛 |
HB啤酒馆的大棚,这气势足以让人震撼了,这可是工作日的下午
我坐在摩天轮上拍整个啤酒节的现场
每到9月底10月初,慕尼黑就进入最热闹的时光,酒店大涨价,行人穿起传统服装,街头醉汉大增,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啤酒节。机缘凑巧,时隔五年我又在啤酒节期间来到慕尼黑,虽然我不爱喝啤酒,但这个热闹绝对不可放过。
啤酒节的本名叫做Oktoberfest,本意是十月节,和举办时间有关,但节庆期间最大的事情就是喝啤酒,于是有了约定俗成的名字。活动的举办地点位于老城区的特蕾西草坪,是一处公园,地铁站的名字叫做Theresienwiese。一到啤酒节期间,公园附近交通管制,地铁人满为患,似乎全慕尼黑、全德国、全世界的人都向这里集中。在通往啤酒节会场的地铁上,每站都可以看到有大量拉家带口、兴高采烈的人上车,而返程方向也是满员,醉醺醺的人不少。在走向公园的路上,就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欢乐气氛。这个地方就成了一个大游乐场、大酒馆,公园中搭起了十来个巨大的啤酒帐篷,每间可以容纳几千甚至上万人,内外都装饰成本地特色而且花花绿绿,里面密密麻麻排满了木头桌子和长凳,送菜送酒的女服务员一次能拿好几扎啤酒或者一大盘子菜,力大无穷且足底生风。帐篷里坐满了食客,即便是工作日的白天,这里依然很难找到座位,真不知本地人怎么有这么多喝酒的闲工夫。啤酒大概是一升的大杯9欧元多,除了啤酒之外,烤鸡、烤肠、大肘子等肉食也是源源不断的供应。帐篷中间往往是个舞台,有乐队在演奏,食客们喝high了,就随着乐队的节奏,站在椅子上,一边大口喝酒一边高唱。即使座位相邻,也根本听不清说话声音,但所有人都在大声谈话。
前往啤酒节的路上,看到这些人这么高兴,显然是刚喝完
街头表演,有点“STOMP”风格
啤酒节的大门
到处是身着巴伐利亚传统服饰的游客
宝莱纳的啤酒大棚,进去看看
虽然是临时的大棚,也装饰的非常精美
卖纪念品的姑娘
右手的叫做Brezl,是慕尼黑特产的面包,有点硬,上面有大盐粒
大棚里有很多姑娘卖纪念品和鲜花
宝莱纳大棚里的热闹景象
虽然是凉菜,看着也很硬
这边的服务员都是女力士,这位绝对是拿的少的
服务员都是身穿传统服装,健步如飞,面对相机毫无反应,只想第一时间把菜送到
大棚上面这雕刻的是啥?感觉是野猪
烤鸡烤肠猪肘子。。。无限量供应
上菜了,烤鸡
猪肘子配土豆球
烤肠和酸菜
站在椅子上狂饮是一种常态
不知道每天一间大棚里要消耗多少
不同的啤酒厂都有自己的大棚,在设计上也各显其能,不知道当地的食客挑不挑牌子,对于我来说,就是随便找一个进去,有座就行
别看这么多大棚,想找个座位很难
HB啤酒馆大棚,外观上接近玛丽安广场的总店式样
这些大棚的搭建成本不低
这种小店也建的花里胡哨
当然啤酒节也不全是为了酒友们准备的,这里还有大量的娱乐设施,与大型游乐场无异,花花绿绿的游戏设备,以及上面上传来的尖叫声,给啤酒节现场增添了很多五颜六色的场景,也能让全家人同享欢乐。会场的规模超级大,连吃带玩,过一整天毫无问题。这里有一半人都身穿当地的传统服装,男的是背带皮短裤,长筒毛袜子,女士是半身的白色短袖衫配五颜六色的背带长裙,骄傲的挺起胸,很多人还带着饰有羽毛的帽子。上次我来的时候天气很冷,感觉他们真是抗冻,而这两天天气不错,给会场增添了温暖的气氛。这里每个人都打心眼里欢乐,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喝酒的时候邻桌不认识的人也互相敬酒、歌唱,这种欢乐的气氛是能够相互感染的。当然,喝的醉醺醺的人也不少,还得躲着点。
啤酒节现场有各种游乐设施,和大型游乐场无异
摩天轮上可以俯瞰全景
远处两个葱头顶的是慕尼黑的标志性建筑--圣母教堂,也就是市中心
可以看到啤酒节的现场相当大
这是啤酒节现场的主干道,各个啤酒大棚分列两边
游乐设施都做的五颜六色
大滑梯
也有很多适合小朋友的项目
啤酒节大概有接近200年历史了,始创于1810年,当时巴伐利亚国王瑟夫为王储路德维希与萨克森王国的特蕾西公主举行盛大的婚礼,在庆祝活动上免费为市民提供饭菜和饮料,骑兵卫队还在一个大草坪上举行赛马活动和射击比赛,参赛官兵请求国王用新娘特蕾西的名字来命名这个草坪。此后这就成为传统项目,除了一二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期间活动中断过几次之外,已经举办了180届。啤酒节一般从九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开始到十月的第一个星期日结束,不过在活动开幕的第一个周日还会举行精彩的盛装游行活动,这次没能赶上,有点可惜。北京同时期也在克隆慕尼黑啤酒节,就在奥森南园门口搭了几个帐篷,我是没有去,不过气氛肯定无法和这里相比。听说啤酒也很贵,味道自然更不能相提并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