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纽伦堡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 |
分类: 东游西逛 |
这是纽伦堡的城门之一--国王门,就在火车站对面,工匠广场就在城门后面
这是纽伦堡一座美轮美奂的建筑--美之泉,这更像是哥特式的尖顶建筑,装饰着历代贵族、英雄的雕像,当然是复制品
去纽伦堡还是2010年夏天的事儿了,但是一直没有写在博客里。最近一直没有出游,因此存货不多,写完纽伦堡,就囊中告罄了。提起纽伦堡这个地方,在国人心中还是应该有点印象的,只因这座城市牵扯的因素比较多,说到历史,有二战后的纽伦堡大审判;说到音乐,有瓦格纳的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说到体育,德甲中还有纽伦堡足球队。可是能知道纽伦堡在哪儿的人只怕不多,纽伦堡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第二大城市,大约50万人,大概的方位就是慕尼黑一直往北3、4个小时车程。附件还有两座城市菲尔特、和埃朗根,因为距离很近,就一同被称为大纽伦堡地区。
纽伦堡建城大概超过1000年,历史上这里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直接通知的地区,这种“血统”被纳粹党所利用,使得纽伦堡称为纳粹党一年一度代表大会的举办地;希特勒臭名昭著的《种族法》也在此颁行。也正因为如此,在二战中纽伦堡称为德国遭受盟军轰炸最严重的城市,被夷为平地。战后为了彻底清算纳粹战犯的罪行所举行的大审判也在这里举行。审判从1945年11月持续到1946年10月,戈林、里宾特洛甫等人被判处了死刑。
不过我既然把这篇博客算在德国文化之旅的系列,还是要更关注与音乐有关的事吧。因为这次到纽伦堡,就是去往拜罗伊特音乐节的途中。拜罗伊特是朝拜瓦格纳的圣地,离纽伦堡不远,纽伦堡又是瓦格纳著名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也译为《纽伦堡的工匠歌手》)的发生地。在瓦格纳的诸多歌剧作品中,《纽伦堡的名歌手》没有取材于神话题材,描绘的是市井生活的场面,又具有难得的喜剧结局。全剧的音乐结构宏大,体现了德国人对自己文化的精神认同。
数百年前的纽伦堡,已经有悠久的自治历史。类似这样的城市,可以凭借商业资本和自己的武装和封建诸侯分庭抗礼,是西欧市民阶级和资本主义的精神母体。16世纪时,纽伦堡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行会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手工业工匠中,出现了汉斯·萨克斯这样著名的工匠歌手。在中世纪的时候,音乐主要为宗教界掌握,而世俗音乐逐步萌芽,在德国,先是受到法国游吟诗人的影响,又逐步出现了百姓中的名歌手。这些名歌手一般长期居住在城市,以师徒的形式传承。当时工匠的水平,除了技艺之外,歌唱也是重要的因素。汉斯·萨克斯是一位鞋匠,他生活的时代正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期,他的作品高达6000首,体现了人性的关怀。那个时期纽伦堡市民的乐观、热情与自信,冲破了封建的黑暗。剧情讲的是骑士施托尔津来到纽伦堡,想娶金匠的女儿,他必须在歌唱比赛中获胜。虽然有保守势力小官僚的阻挠,但是鞋匠萨克斯发现了施托尔津的潜力与创造性,帮助他获得了冠军。最后歌剧在对德意志艺术的盛情赞美中结束。
《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宏大庄严,是我听瓦格纳的入门作品,因此对纽伦堡这座城市也别有一番好感。事实上,我的纽伦堡之旅刚开始就与此有关--我住在火车站旁边,马路对面就是一座圆柱形的建筑物,像是碉堡,其实这就是纽伦堡的城门之一--国王门,国王门旁边就是工匠广场,这里就是当年工匠们的聚集之地,虽然现在大多是餐馆商店,来到此地似乎仍然能听到歌声。
纽伦堡火车站,在老城区边上
纽伦堡的工匠广场,如今这里是一些餐馆和商店,当年也许汉斯·萨克斯就是在此地歌唱的
工匠广场的一家小店门前
这是招牌吗?
店铺的橱窗
这是洛伦茨教堂(lorenzkirche),两座哥特式的尖塔高耸
繁华的步行街上,洛伦茨教堂的尖塔很醒目
侧面仰视洛伦茨教堂
这是圣塞巴尔德教堂(st sebalduskirche),建于13世纪,是纽伦堡最早的教堂,当然也是重建的
佩格尼茨河(Pegnitz River)穿过老城区中心
河边的餐馆,看起来很休闲的样子,很想坐下来歇会儿
这是老城区中心的圣母教堂(Pfarrkirche
Unsere Liebe Frau),这座建筑不算太高,但很有特点
教堂的钟楼、山墙,还有大钟,大钟下面小窗口里的人物,会在鸣钟时转动
晚间的圣母教堂
美之泉(Schoner Brunnen)就在圣母教堂旁边,注意看顶部细节,非常华丽
晚间的美之泉和背后的圣母教堂
这座房子的山墙很有特点,可以算是阁楼的侧墙,居然有6层高
仔细看一下上半部,不知道有多少房间
这座房子风格类似,只不过更花哨
墙壁上的徽记
这地方叫做白塔,没看出白(Weisser Turm)
好像是一座博物馆,忘记了
这里是纽伦堡的歌剧院,虽然在德国不算最有名,但好像还在北京演出过瓦格纳的歌剧
通向凯撒堡的地势逐渐加高,所以房屋也是依山势而建的
在一家商场门口看到了这个,虽然不知道什么意思?是不是跟messen的瓷器有关?不过总的看,是对东方的嘲笑甚至侮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