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东交民巷北京胡同正义路台基厂前门23号院 |
分类: 东游西逛 |
(闹市寻幽系列写了40集了,这是中断很长时间后的又一期,我希望能多走些地方,多拍些地方,留住北京的记忆,记录已经无存的古都风貌,与无良开发商抢时间,最可惜的就是“内部单位,非请勿入,禁止拍照”太多了!!)
多次驾车经过东交民巷,却从来没有徒步从头到尾走过一次,今日有闲,在这冷飕飕、雾蒙蒙的天气,居然跑到这里来游荡。这片地区不一般,地处市中心,却无一丝喧闹,紧邻皇宫紫禁,却如同置身欧洲,这里以独特的风格、曲折的故事见证着中国近代史。
东交民巷原名江米巷,元代就已经存在,当时这里贩卖江南来的江米,故而得名。明朝以后此地划入内城,有大量的衙署和府第。也一直是朝廷对外交往的所在地,外国时节来京大多居住于此。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联军入侵北京,与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开始在这里设立使馆,此后俄、美、荷、西、比、意、日、德、奥也纷纷圈地建馆。
路边对东交民巷的介绍
到了义和团的时候,因为团民围攻使馆,各国建筑几乎毁于一旦。20世纪初,西方各国纷纷按照本国建筑风格重建使馆,周边还设有碉堡、铁门、沟壑,有兵营,还有岗哨。还有些地段建立了教堂、银行、商场等。一战结束后,战败国德、奥放弃了使馆区,十月革命后俄国也撤出;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占领了美、英、比、荷等国使馆和兵营。1950年我国收回了使馆区全部主权。此后这里主要是各中央机关和是北京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虽然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建筑的保存,但是很多新的建设与原有建筑反差太大,完全破坏了这一带历史遗存的整体风格。如今这里绝大部分建筑仍然不对外开放,非常神秘,只能在经过的时候看看大概,无法详细探究。
从正义路和东交民巷的十字路口先往西。路南先看到一座三层红砖房,具有西欧近代流行的折衷主义风格,又受到尼德兰古典主义影响,这是东方汇理银行旧址。
这是原来东方汇理银行的门
原东方汇理银行
对面就是最高法院大楼,不知道这拱门是不是旧物
再往西是一座敦实的楼房,门口四根高大的爱奥尼亚石柱,一看就像银行。这是北京市公安局的后身,现在是警察博物馆。大楼建于1917-1920年,当年是花旗银行。
再往西有一座带三角山墙的小门,这里是荷兰使馆,同样建于20世纪初,现存的建筑除了大门之外还有两栋楼。
不知道这座建筑是不是属于原来荷兰使馆的范围
门口的雕饰很精美
还有铁艺
美国使馆所在地现在就是著名的豪华会所“前门23号”,这里面院子宽敞,有法国和意大利餐厅,消费超高。当年周总理和基辛格曾在此秘密会谈。
前门24号院的大门,面向前三门大街
这是如今的天安门管理处,是不是属于美国使馆的一部分(片子是上个月拍的)
前门23号院内部,这座楼现在是餐厅
再从正义路和东交民巷十字路口往东,最醒目的建筑就是路北的正金银行旧址。高耸的塔楼也是这里的地标,这是日本建筑师妻木赖黄的作品,带有一些荷兰风格,这是因为日本开放后较早向荷兰学习的缘故,现在是中融集团。
正金银行对面的建筑虽然和使馆毫无关系,但是楼下的店很有名,这就是红都服装店,当年只有国家领导和出国人员才在这里做衣服,里面都是御用的裁缝,虽然如今政治地位减弱了,仍然有生意可做,还开了饭馆。
正金银行东边是日本公使馆,是这一带最早的建筑,也是唯一保存下来的19世纪建筑,设计师是片山东熊。但是沿街的建筑都是后来修建的,还包括日军侵占北京是的。
再往东临街的一层平房,曾经是法国邮政局,现在是一家川菜馆,这可以说是这一带唯一可以“开放”的建筑了。东边是最戒备森严的地带,当年是法国使馆。
法国邮政局
如今是川菜馆
不知是不是国营菜馆,还有营业时间
精美的砖雕体现这中国特色
法国大使馆旧址
经过台基厂路口,可以看到高耸的双塔。这是圣弥厄尔教堂,1901年始建,1904年建成,创建者是法国传教士高司铎,这是外国人在京修建的最后一座天主堂。教堂为哥特式风格,两个钟塔高26.1米,内部是巴西利卡式的结构。教堂往常是开放的,不知今日为何没有开门。
圣弥厄尔教堂的哥特式尖顶非常明显
南边还有一组建筑,面向前三门大街,曾是比利时使馆,现在是紫金宾馆。这座建筑也具有明显的尼德兰特征,就是屋顶阁楼做成阶梯状的三角山花,正面窄,进深大,山墙临街,在荷兰比利时常常可见,可惜连这座宾馆都是“内部”的。
原比利时使馆,如今是紫金宾馆,可惜也不让进,拍不到里面美丽的建筑
整条街上行人并不多,在闹市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安静,大概因为此处衙门比较多吧,高法、公安部、市政府,都是戒备森严的地方。有些宅门,门口有便衣游走,驱赶好奇的游人,也许是这种做派惯了,也许是刻意营造一种气氛,路人无不行色匆匆,目不斜视,使一条古迹繁多的名街竟落得有些阴森。百余年前,这里就是城中之城,如今换了主人,但氛围犹在,真不知今夕何夕了。同光年间守旧派的代表,大学士徐桐就住在这条街上,想不到最恨外国人的他竟成了使馆的邻居,于是他宁可绕路也不从使馆门前经过,还在门口贴额对联:望洋兴叹、与鬼为邻。后来八国联军进京,八十多岁老头上吊了。只怕他活在当今,也得贴起这幅对联吧。